老师,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是小于计税基础的。应该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什么这里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小抵大纳)
1/4442
2020-07-25
请计算公司2020年度的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费用,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2/563
2022-01-04
超过税法扣除标准的业务宣传费算不算暂时性差异,俩道题答案不一样呢?
4/39056
2019-10-11
8、企业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对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1/1471
2019-05-28
所得税: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什么会引起可抵抗暂时性差异余额的变动
2/1809
2019-08-22
为什么计提坏账了,资产减值了,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呢?
1/4816
2021-11-06
17年12月,新购入固定资产成本¥2,000,000预计使用10年无残值。会计上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账面价值多少万元计税基础多少万元。会计: 暂时性差异20万元 确认什么五万元,税法:调什么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捐赠600万,会计:什么暂时性差异。税法:调什么应纳税所得额。发生有税收优惠政策的,仍在开发过程中的研究开发支出800万元,其中500万元予以资本化,会计:什么暂时性差异,什么递延所得税资产,税法:调什么应纳税所得额
1/398
2022-06-16
老师麻烦问一下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是一个概念吗
1/3889
2020-04-09
请问2015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400万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00*12.5%+200*25%里的200是怎么来的
4/1401
2019-07-23
昌吉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19年会计利润为2 000万元,当年按照税法规定有两项纳税调整事项:一是非公益性捐赠支出100万,二是管理部门某项固定资产折旧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00万元,假设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无期初余额。 要求:请计算昌吉公司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并作相关会计处理。 (1)当期所得税 (2)递延所得税负债 (3)会计分录
1/537
2020-12-03
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按175入账的,初始入账的时候会计和税法就不一致了,摊销时的差异是属于暂时性差异么,麻烦老师举个例讲下,
3/1203
2021-08-13
甲公司乙019年利润总额1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 只有以下一项:2年前购入的一项无形资产成本为600万元,因其使用寿命无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账面价值=_万元,计税基础=_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_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_万元,所得税费用_万元 。
5/32
2024-01-08
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是属于永久性差异 但是无形资产的资本化的摊销 属于暂时性差异 但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对吗?我总结的
1/685
2024-06-15
老师您好,请问第五问的2013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递延所得税负债=(9500-10000)×25%=-125万元。其中应纳税暂时性差异9500为什么要减去10000啊?
1/285
2020-07-18
关于租金的确认问题,会计上按照直线法确认,税法上按照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请问老师,这个收入会不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5275
2018-11-08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可抵扣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在处置时,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转到留存收益, 是不是就是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反向结转,差额计入留存收益就行了?
1/2331
2022-04-25
老师,我想问问有公允价值变动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已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怎么办的
2/1550
2021-11-22
资产账面价值减资产计税基础得出正数 也就是说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是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还是资产?
1/1644
2018-10-15
这是一道18年考题关于所得税综合题。第四问,计算17年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我对这个17年末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的计算不太明白,为什么用16年期初+17年的发生额。而不用16年末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17年的发生额。用16年期出的不是重复计算了吗?
4/518
2021-08-14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在贷方,由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当税率上升时,递延所得税负债就会调增,在贷方登记。能解释下原理吗?递延所得税资产也是同理吗---上升计入借方,下降计入贷方。谢谢!
1/735
202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