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价分摊机制
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时,合并对价应分摊到所有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中。具体解释如下:
1、确认合并对价:合并对价,即购买方为获取所购买的股权价值所支付的所有成本。在确定合并对价时,需要找出对等交易,即交易双方认可的股权公允价值与支付的对价相等。
2、分摊原则:根据企业合并准则,合并对价应分摊到购买方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如果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商誉作为和公司整体资源的隐性价值,并不具备可辨认性,因此不直接参与分摊。
3、操作空间与影响:合并对价的分摊实际上有一定操作空间,因为公允价值的具体数额较难准确确定。但这一操作空间基于公司管理考虑,并且从实际交易来看,公司所支付的成本是固定的,未来的投资回报率不会因合并对价分摊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然而,从会计处理来看,商誉的减值损失往往是一次性的、大额的,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摊销对利润的影响则较为平滑、小额。
4、后续处理:在确认合并对价分摊后,需要在合并层面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如调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并确认资本公积。同时,在年末需要补充确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和摊销,并编制抵消分录以确认商誉并抵消相关资产和负债。
什么是或有对价?
或有对价是若存在未来特定的事项发生或特定事项的满足时,买方需要向卖方支付额外的资产或权益的义务,属于购买方与被购买方通过谈判确定的经济对价的内在部分,在购买方对被购买方的价值及其未来盈利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采取或有对价的方式以降低自身可能要面临的风险。
或有对价中的对价指合并对价,其中合并对价是购买方用于支付的对价资产的价值,其支付的对象是被合并方原来的股东,合并对价一般通过股票以及现金等被认可的形式进行支付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价分摊机制是什么?整体上来说,在上文罗列的相关财务实操步骤中,小编老师通过四个步骤来阐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价分摊的处理,学员们认真读完之后应该对此操作有着一定认知的。同时,关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税务和财务方面都有很多问题的,本网站上已经汇总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财务课程是可以报名学习的,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来本网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