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的底层逻辑与技巧
间接法的核心逻辑是以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以下三类项目,最终得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加回非现金费用:如折旧、摊销、资产减值准备等,这些项目减少净利润但未实际消耗现金;
剔除非经营性损益:如投资收益、利息收入、资产处置利得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损益;
调整营运资本变动:通过分析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等科目的增减,反映经营活动对现金的实际影响。
核心公式:
经营净现金流=净利润
+折旧/摊销/资产减值
-非经营性收益
+应付账款增加
-应收账款增加
+预收账款增加
-存货增加
该公式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要求,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向收付实现制的转换。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具体指什么?
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等。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
现金等价物,通常是指从购入日至到期日在3个月以内能转换为已知现金金额的债券投资。
现金等价物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项目中符合以下条件的投资:
1、持有的期限短;
2、流动性强;
3、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
4、价值变动风险很小。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的底层逻辑与技巧有什么?很显然,学员们通过上文提及到的相关财务资料的学习,对于采用间接法来编制现金流量表中底层逻辑才有以净利润为基础的说应该是有所认可的。在编制技巧上除了上文提及到的三个方面的调整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办法是可以进行调整的,相关的财务课程知识在本网站上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学员们都是可以来本网站上免费报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