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则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GAAP),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通常需要进行以下会计处理:
1.重分类到持有待售类别:
当企业决定将某项非流动资产出售时,它应该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应科目中移出,并重分类到一个单独的持有待售类别中。例如,如果企业决定出售固定资产,应该将其从固定资产科目中移出,并计入持有待售资产科目。
2.调整其账面价值:
重分类到持有待售类别的资产,其账面价值应该根据最新的可获得的出售价格减去出售的相关费用后的净额进行调整。这个调整后的金额称为“调整后的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
3.确认持有待售资产减值:
如果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低于资产的公允价值,则不需要确认减值。但如果调整后的账面价值高于资产的公允价值,则需要确认减值,并将减值计入当期损益。
4.后续计量: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在出售之前,应该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进行后续计量。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在出售时的预期净现金流量。
5.出售时的处理:
当资产最终出售时,应该将持有待售资产的账面价值结转到损益表中,并确认相应的收益或损失。出售收益或损失是出售价格与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持有待售资产是什么?
若非流动资产的账面价值将主要通过出售而不是使用来收回,则将其归类为待售资产。这一分类也适用于处置组,即一个实体打算在一笔交易中处置的一组资产和可能的一些负债。持有待售资产指寿命较长的资产,公司有明确的计划出售该资产,其以较低的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列于资产负债表,不收取折旧费用。
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有: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应划分为持有待售:
1、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
2、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
3、该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则是什么?整体上来说,学员们只要认真读完上文内容之后,对此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的会计处理应该是有所了解的,在此小编老师就不再过多的阐述的。同期,关于其持有待售资产的类型还有很多,不同类的资产在会计处理上都会有所差异的,因此学员们看完之后对于其他持有待售资产的会计处理知识还有问题,那么不妨来本网站上免费搜索与之相关财务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