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老师,对于生产制造业,有些购买过来的原材料,进 问
你好,这个不可以约莫,需要根据实际发生的工资 答
老师,请问合作社要交残保金吗 问
合作社通常不要交残保金 答
您好,老师,请问一下 我们主营蛋糕面包生产,从工艺上 问
同学,你好 是需要的 答
老师您好:我们公司是做建筑装饰的,幕墙,门窗和涂装, 问
若业务偏生产加工(如厂内生产门窗再施工),用 “生产成本” 核算有一定合理性;若偏现场施工,“工程施工” 更规范。不建议突然改科目,可先结合业务实质、历史核算及管理需求,评估后逐步优化。 答
老师,平时申报个税,预交的时候,工资很高的员工和工 问
要看累计的收入各种扣除后,是否超过3.6万,没超过就是3% 答

借:其他应收款-法人 贷:银行存款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其他应付款-法人 老师,这法人的应收和应付可以对冲吗?公司账上挂了大额的其他应付款-法人,怎么处理?
答: 你好,是的对冲,实收资本到账没,没有 可以转实收资本,
老师,您好。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我们公司在缴纳员工社保及公积金时。分录为: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公积金(公司承担) 其他应收款/社保/公积金(个人承担) 贷:银行存款可是我在我们的实操中做题时个人承担部分放到其他应付款的借方了,这个是我们公司记账的时候出现错误了吗?
答: 你好,其实两种方式都是存在的 其他应收款处理方式 举例个人部分社保金额为279,公司部分为716,月工资3500 月头缴纳时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716 其他应收款--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279 贷:银行存款 995 月底计提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716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716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工资3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3500 个人部分从工资中扣回时,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发数)3500 贷:其他应收款--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279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0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实发数)3221 公司部分需计提,个人部分不需计提,在发放工资时扣除 其他应付款核算方式 举例个人部分社保金额为279,公司部分为716,月工资3500 1、计提公司部分 借:管理费用-社保 716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716 2、计提工资 借:管理费用-工资 3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3500 3、次月缴纳社保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716 其他应付款-社保个人部分 279 贷:银行存款 995 4、发放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3500 贷:其他应付款-社保个人部分 279 银行存款 3221
报考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对学历有什么要求?
答: 报名中级资格考试,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计提工资时,个人负担的社保和公积金等是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还是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个人负担)。网上搜索,用哪个的都有,标准做法用哪个科目?
答: 1.计提工资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计提社保(企业部分)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3.次月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或现金 4.上交杜保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企业部分) 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部分)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5.上交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支付工资时,怎么不是借:应付职工薪酬 借:其他应付款-劳务费 贷: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 贷:银行存款 社保个人部分不用走贷方吗 把付社保时的社保个人部分的借方走平啊.
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其他应收款这个会计科目啥意思呢?是表示用其他应收款抵扣应付职工薪酬,还是用其他应付职工薪酬抵扣其他应收款?
帐上有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专用基金有上级补助收入等等科目,月底银行存款科目的钱和哪些科目有等式关系,谢谢


白天黑夜 追问
2020-03-18 09:58
陈诗晗老师 解答
2020-03-18 10:00
白天黑夜 追问
2020-03-18 10:52
陈诗晗老师 解答
2020-03-18 10:53
白天黑夜 追问
2020-03-18 10:58
陈诗晗老师 解答
2020-03-18 11:05
白天黑夜 追问
2020-03-18 11:09
陈诗晗老师 解答
2020-03-18 11:14
白天黑夜 追问
2020-03-18 11:25
白天黑夜 追问
2020-03-18 11:27
白天黑夜 追问
2020-03-18 11:41
陈诗晗老师 解答
2020-03-18 12:03
白天黑夜 追问
2020-03-18 12:09
陈诗晗老师 解答
2020-03-18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