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靖曦老师

职称高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

2019-07-30 11:06

累积影响数能够确定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企业需要编制季度财务报告的,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能够合理确定且涉及本会计年度以前中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数字进行调整时,通常区别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内*9季度的处理。
 
  ①列报方法。当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的*9季度,企业除了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之外,在会计报表的列报方面,只需要根据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编制*9季度和当年度以后季度会计报表,并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要求提供的以前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和这些会计报表的其他相关项目数字进行相应调整。
 
  ②披露方法。在财务报告附注的披露方面,应当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年度的累积影响数(包括对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问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数和以前年度可比中期损益的影响数)和对*9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在当年度*9季度之后的其他季度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当披露*9季度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对当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和年初至本季度末损益的影响数。
 
  (2)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内*9季度之外的处理。
 
  ①列报方法。当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内*9季度之外的其他季度,比如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等,其会计处理相对于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9季度而言要复杂一些。企业除了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之外,在会计报表的列报方面,还需要调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要求提供的以前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和比较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以及在会计政策变更季度财务报告中或变更以后季度财务报告中所涉及的本会计年度内发生会计政策变更之前季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②披露方法。在财务报告的附注披露方面,企业需要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年度的累积影响数,主要有以下几个:
 
  ·对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数;
 
  ·以前年度可比中期损益的影响数,包括可比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和可比年初至季度末损益的影响数;
 
  ·对当年度变更季度、年初至变更季度末损益的影响数;
 
  ·当年度会计政策变更前各季度损益的影响数。
 
  另外,在发生会计政策变更以后,季度会计报表附注也需要进行相应披露。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累积影响数能够确定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企业需要编制季度财务报告的,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能够合理确定且涉及本会计年度以前中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数字进行调整时,通常区别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内*9季度的处理。   ①列报方法。当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的*9季度,企业除了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之外,在会计报表的列报方面,只需要根据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编制*9季度和当年度以后季度会计报表,并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要求提供的以前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和这些会计报表的其他相关项目数字进行相应调整。   ②披露方法。在财务报告附注的披露方面,应当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年度的累积影响数(包括对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问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数和以前年度可比中期损益的影响数)和对*9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在当年度*9季度之后的其他季度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当披露*9季度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对当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和年初至本季度末损益的影响数。   (2)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内*9季度之外的处理。   ①列报方法。当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内*9季度之外的其他季度,比如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等,其会计处理相对于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9季度而言要复杂一些。企业除了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之外,在会计报表的列报方面,还需要调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要求提供的以前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和比较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以及在会计政策变更季度财务报告中或变更以后季度财务报告中所涉及的本会计年度内发生会计政策变更之前季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②披露方法。在财务报告的附注披露方面,企业需要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年度的累积影响数,主要有以下几个:   ·对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数;   ·以前年度可比中期损益的影响数,包括可比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和可比年初至季度末损益的影响数;   ·对当年度变更季度、年初至变更季度末损益的影响数;   ·当年度会计政策变更前各季度损益的影响数。   另外,在发生会计政策变更以后,季度会计报表附注也需要进行相应披露。
2019-07-30 11:06:15
你好,是可以的
2014-11-27 14:20:44
管理费用
2014-09-27 23:27:37
你好,这个商务考察是为了销售单位产品?
2019-11-21 15:17:43
在企业会计中,看学习考察费性质,非培训类的考察费计入差旅费,培训类的考察费计入职工教育费。
2019-10-11 17:08:53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 老师,您好,我们做6月份账的时候,发现业务网6月份开

    按 权责发生制 处理: 6 月做 暂估入账 (因差旅费属 6 月实际发生 ),借 “管理 / 销售费用 - 差旅费” 贷 “其他应付款” ;7 月收票后,先红字冲回暂估,再按发票正常入账(附发票 )。

  • 老师好,我们6月开票的税费13%(销售货物):100225.66

    1. 异地预缴增值税时 由于是个人扫码支付,后续需要企业对个人进行报销,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 - 预交增值税(异地建筑服务预缴 ) 570.07 贷:其他应付款 - [个人姓名] 570.07 2. 企业报销个人预缴款时 借:其他应付款 - [个人姓名] 570.07 贷:银行存款 570.07 3. 月末结转增值税 结转销项税额: 将销售货物和异地建筑服务产生的销项税额进行结转,账务处理为: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13%(销售货物 ) 100225.66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9%(异地建筑服务 ) 2478.55 贷: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 102704.21 4. 正常申报时抵减预缴税款 在填写附表四和主表进行抵减后,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 570.07 贷:应交税费 - 预交增值税(异地建筑服务预缴 ) 570.07 5. 缴纳剩余增值税税款 计算出抵减预缴税款后应缴纳的增值税金额,假设为 X 元(X = 102704.21 - 570.07 ),进行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 X 贷:银行存款 X

  • 老师好,这道11题母题,根据公式,是不是有问题?我代入

    同学你好,能把题目贴上来么?

  • 你好,老师。公司购买厂房按什么交印花税?装修购买

    你好,这个按照产权转移数据。 第二个是按照工程合同 第三个也是按照工程施工

  • 甲个体工商户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25年3月将自

    因为这个是不动产,不动产一般金额都很大,不和30万这个政策的销售额合计计算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