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什么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就会增加企业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呢
四毛呀
于2019-05-28 09:11 发布 5732次浏览
- 送心意
蝴蝶老师
职称: 中级会计师
2019-05-28 09:21
你好,拿现在一个政策500万以下的设备可以一次性扣除,那么以后期间设备在会计仍然在计提折旧,但是税法已经全部计入费用,也就是说以后期间会计计提的折旧要进行纳税调增的,所有会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相关问题讨论

你好,拿现在一个政策500万以下的设备可以一次性扣除,那么以后期间设备在会计仍然在计提折旧,但是税法已经全部计入费用,也就是说以后期间会计计提的折旧要进行纳税调增的,所有会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2019-05-28 09:21:32

你好,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就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加上。反之调减,你理解的正确。
2019-10-15 17:20:33

计税基础是2006年发布的《企业新会计准则》中提出的概念。它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两类内容。
通俗的说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如果有关的经济利益不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从税收的角度考虑,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累计折旧
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理解
负债的计税基础 = 负债的账面价值 — 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 负债的账面价值中,未来不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2019-10-28 16:47:27

尊敬的学员,您好。关于暂时性差异是应纳税还是可抵扣的,不是看当年的调增调减额,而是看未来情况哦。
2021-06-24 11:09:37

您好,如果是按公允计量的金融资产可能存在会计和税法口径不一致,就需要纳税调整;
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给您举个例子: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是2000,计税基础是1500(就是它的买价。税法只认最开始它的买价,相当于是付出对价的公允)
我们在账面上做了调增处理,差额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0,这500会计入到当期的利润中;但是税法不认可,假定当期的利润是3000,所以我们需要将500减出来;
(3000-500)=2500,按这个缴纳所得税。实际500是我们现在少交税了,以后会交税的,所以是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当于增加了以后我们需要交税的金额。
2020-03-22 16:02:17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获取全部相关问题信息
四毛呀 追问
2019-05-28 09:36
蝴蝶老师 解答
2019-05-28 11:45
四毛呀 追问
2019-05-28 13:40
蝴蝶老师 解答
2019-05-28 16:16
四毛呀 追问
2019-05-28 16:56
蝴蝶老师 解答
2019-05-28 17:12
四毛呀 追问
2019-05-28 17:27
蝴蝶老师 解答
2019-05-28 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