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情况下,因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未确认为收入的预收款项,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有关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为0,即因其产生时已经计算交纳所得税,未来期间可全额税前扣除。请问预收账款怎么做纳税调整,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别是什么?
1/153
2023-03-21
王老师,你好!公司本月租赁收入(开票金额)10万,销项税额1.3万,但是钱还没有收到,请问这个月不确认收入,可以吗?我做的分录是:借:应收账款 11.3万 贷:预收账款(租赁收入)10万,应交税金(销项税)1.3万,请问这样做对吗?
1/1252
2019-07-06
会计交接 上个会计应收款中挂的项目其实已经不存了 但是还在挂着 对后来的会计有影响吗
1/498
2017-02-15
应收款项融资项目,在什么业务中应用,举例说明一下,好吗
1/2456
2020-06-16
挂靠在别人公司的工程应收款计帐时是写挂靠单位的名字好还是工程项目公司的名字好?
1/914
2018-09-04
2月份已收到保育费50万做了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未开发票。3月份再收到50万保育费。发票在3月分开出金额共100万。
1/317
2021-04-10
下列各项关于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应付账款一般按应付金额入账,而不按到期应付金额的现值入账 B如果购入的资产在形成一笔应付账款时是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应当按照扣除最大现金折扣后的余额反映 C预收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以不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即可 D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如果不能如期支付的,应在票据到期时,将“应付票据”账面价值转入“应付账款”科目,待协商后再行处理
2/9
2023-11-23
下列各项关于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应付账款一般按应付金额入账,而不按到期应付金额的现值入账 B如果购入的资产在形成一笔应付账款时是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应当按照扣除最大现金折扣后的余额反映 C预收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以不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即可 D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如果不能如期支付的,应在票据到期时,将“应付票据”账面价值转入“应付账款”科目,待协商后再行处理
1/245
2023-11-23
无票收入 原来借 银行存款 贷 预收账款,后来开不了,记收入怎么做分录
1/945
2020-04-02
去年的一笔收入,我司未开发票,当时未记账。今年现在想把票补开出来。该怎么做账?去年应该做笔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可是也没做
1/1599
2017-04-11
我们转租来的房子租给租户,要代收代付租户的电费给供电局。我账上预收了一笔电费,分录是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这电费是要交给供电局的,缴的时候是借预收账款,贷银行存款;我们收供电局的发票,再开票给租户,那我们开票给租户的时候分录及我们收到供电局的发票分录应该怎么做呢
6/777
2018-09-30
我公司是建筑劳务分包公司 主要是清包工。今天收到甲方90万 我计入借 预收账款90 贷银行存款90可以吗,当月又开发票的时候如果开了二百万 那我怎么做账呢
2/868
2020-05-13
之前收到一笔保证金15万,做的分录是,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现在客户不要退保证金,直接抵广告款,要我们开票,那我的分录要如何做啊?对方把收据退回来了,我要把收据放到哪个凭证上去啊?
1/793
2017-12-07
老师,本来我开给客户的发票,做分录通常都是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可是,现在发票开出去,钱没收回来,我借方写啥呀?
1/797
2019-11-04
公司是预收款,给客户开了发票,还没确认收入,纳税申报时填哪个项目呢,公司是简易计税的一般纳税人
1/775
2018-12-21
预收账款只针对租赁业务才用这个科目,除租赁之外的预收款全部通过“合同负债”新科目核算!!! 那么预付也是这样吗?
1/6147
2020-03-19
老师,多付了①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对方退回多付款项②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这两笔分录这一做到一笔吗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银行存款,贷:银行存款
1/234
2023-04-04
预付账款是1600可是收到的发票金额是1550,分录可以写成,借;库存商品1550 其他应收款50 贷;预付账款1600么 ?还是不要其他应收款,直接贷1550 ?
1/767
2019-11-12
公司代客户支出借支(客户员工),客户还有预收货款,可不可以这样做分录,借:预收货款-某某公司 贷:银行存款
3/665
2017-06-19
请问,钱已经付过了,发票没有收到,分录可以写借:预付账款贷银行存款,收到发票后,借销售费用贷预付账款吗?
1/1865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