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在制造业怎么应用
1.应用范围与会计处理
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分为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三大类,其中,生产成本一般包括4个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动力、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制造费用的固定费用适合预算审批的方法进行总额控制方法,其余变动费用适合应用标准成本法控制。
会计处理方面,一般直接材料可使用标准成本法,为简化账务处理程序,其他成本项目建议单独设置内部财务管理账处理,这样可减轻会计处理的工作量。目前,随着企业应用财务ERP软件的推广实施,也可以并入会计账处理。
2.标准的建立
标准的建立一般有四种方法:设计企划时估计、试生产时实测使用量、量产时标准使用量、同行业的数据。实际上,无论哪种方法都没有问题,先建立标准是很重要的,只要有就行,实施后偏差很大可以调整,以后每年进行调整,关注点是持续地降低与各部门对成本控制的努力活动。标准的建立需要管理使用部门一起参与,得到他们的认可。
3.标准的分解
成本=单位使用量×单价
公司单位使用量包括单位用量、单位耗用时间等即“量差”,单价包括单位价格原材料等的重量、体积、每个时间段的费用等,即“价差”。
为了降低成本,必须明确应降低成本的内容。通过“单位使用量”和“标准单价”把握成本,对其中的任一项进行降低活动。即成本控制活动不是偶然的结果,而是根据科学的分解,通过降低“单位使用量”或“标准单价”。同时,上述两项成本可能由不同的部门负责,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很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区别是什么?
1、成本计算方法不同
标准成本法要求在日常核算和管理中,其购入的物料和实际消耗领用物料时,均需要按照企业事先确定的标准入账,月末在计算标准成本的同时,再按照实际价格、实际产量和实际消耗量计算和调整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法要求企业在日常核算和管理中,无论是出入库均按照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2、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效果不同
标准成本可以有效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在标准成本中,基本排除了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实际成本是事后算账,很难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标准成本法在制造业怎么应用?以上内容就是本期小编老师关于标准成本法在制造行业公司中应用知识进行介绍,大家应该懂得是需要从应用范围与会计处理、标准的建立、标准的分解等方向理解和学习的。如果你们对此上文罗列的相关应用知识读完后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那么小编老师倒是建议你们可以来本网站上免费搜索相关课程学习,对你们肯定有所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