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变更如何进行账务衔接

2025-07-07 21:22 来源:网友分享
61
会计政策变更如何进行账务衔接?根据小编老师所知,针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理解通常指的就是在会计核算时遵循的具体原则发生了变化,这个会计政策的变更在财务衔接上可以通过两种办法进行处理的,主要是包含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这两种办法的明细小编老师将会在下文内容中进行阐述的,如果你们想要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都是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希望对你们学习有所启发的。

会计政策变更如何进行账务衔接

(一)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调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骤构成:

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第二步,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第三步,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

第四步,附注说明.

(二)未来适用法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需重新编制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

会计政策变更如何进行账务衔接

会计政策是什么?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是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集团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恰当选择会计政策,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会计政策包括:会计政策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估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收入的确认、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借款费用的处理以及合并政策。

会计政策变更如何进行账务衔接?整体上来说,小编老师针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财务衔接知识,小编老师在上文内容中已经罗列了两种办法进行阐述的,这两种办法学员们在后期相关财务衔接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的,如果你们还想学习更多关于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办法的知识,那么小编老师倒是建议你们可以来本网站上报名,在这里会有不少有经验的会计老师在线为你们解答的。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留抵退税后发生退货怎么处理
    留抵退税后发生退货怎么处理?一般来说,按照税法的条例规定,针对公司留抵退税之后又发生了退货情况,之前已经抵扣的税额部分还是需要自动补缴该部分的税款,如果是一次性取得留抵退税款全部缴回,那么也可以申请即征即退或者先征后退的政策;关于这个处理的问题相关资料,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给大家,因此如果你们有这方面学习的需求,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试试。
    2025-10-16 11
相关问题
  • 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政策变更,如何区分

    同学,你好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采取了与前期不同的方法。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一般有固定资产折旧变更

  • 如何理解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指的是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的变更,学员可以理解为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的改变,它可以影响会计报告书的内容。

  • 你好老师,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如何区分吗?以及前期差错与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分

    1、概念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2、会计处理方法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方法是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处理方法是未来适用法。 3、在实务中的应用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在实务中的应用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先进先出法VS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VS移动加权平均法VS个别计价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成本法VS权益法);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成本模式VS公允价值模式);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外购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购买价款VS购买价款的现值);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企业为取得该项资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资本化VS费用化); 无形资产确认(内部研究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VS费用化); 非货币资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VS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 收入的确认(是否满足收入确认五步法模型); 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在一段时间内确认VS在某一时点确认); 借款费用的处理(资本化VS费用化); 合并政策(母子公司的会计年度不一致的处理、合并范围的确定)。 会计估计变更在实务中的应用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生物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及摊销方法; 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的,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方法;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金额。 合同履约进度的确定;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 债务人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债权人债务重组中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预计负债初始计量的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承租人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出租人对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摊; 探明矿区权益、井及相关设施的折耗方法;与油气开采活动相关的辅助设备及设施的折旧方法;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会计估计变更原因: 会计估计变更原因是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企业进行会计估计,总是依赖于一定的基础,如果其所依赖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则会计估计也应相应作出改变。例如,企业购入一项无形资产,法律保护期限为15年,但企业认为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为10年,则对于该无形资产,应按10年进行摊销。以后发生的情况表明,该资产的受益年限已不足10年,则应相应调减摊销年限。 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企业进行会计估计是就现有资料对未来所作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有可能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例如,企业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比例为10%,后来根据新得到的信息,对方财务状况恶化,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为80%,则企业需用补提70%的坏账准备。

  • 老师如何更好的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的估计变更?

    一、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方法: 1、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是会计处理的首要环节。一般地,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确认的变更一般会引起列报项目的变更。 2、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5项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处理的计量基础。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3、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第30 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了财务报表项目应采用的列报原则。一般地,对列报项目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当然,在实务中,有时列报项目的变更往往伴随着会计确认的变更或者相反。 4、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该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 二、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有: ①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变更,比如,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 ②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即因执行新会计准则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③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即,成本计量模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④金融资产投资计量属性的变化,如短期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⑤收入确认方法的变更,如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三、常见的会计估计变更有: ①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变更。 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 ③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变更。 ④固定资产净残值的变更。 ⑤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变更。 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的变更(如由按单项存货计提变更为按存货类别计提)。 ⑦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变更(如由余额百分比法变更为账龄分析法)

  • 一个公司是如何反映其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的?在2020年,该公司的会计政策是否存在变更?如果有,是哪一项会计政策发生变更?该公司是如何阐述这一变更的?是否认同该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

    同学,你好 一个公司是如何反映其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的? 在电子税务局里面会填的 如果变更,需要申请变更,税务局会审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