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常见误区

2019-05-16 13:30 来源:网友分享
1225
作为公司的财务,对于五险和一金是每个月都需要打交道的,那么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常见误区有哪些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呢?下面会计学堂小编为大家介绍作为纳税人和企业都需要注意的点,欢迎阅读!

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常见误区

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时,纳税人容易陷入的误区一般有两个,一个是按照限额计算可扣除公积金金额;一个是忘记调整单位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以下简称10号文件)规定,“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

也就是说,虽然公积金最高可以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倍,以及最高20%的比例缴纳,但个人所得税承认可扣除的只是上一年度该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不能超过上一年度公布的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乘以12%的的部分。

厘清以上概念后,我们来看公积金个人所得税计算的误区:

一、误区之一:按照限额计算可扣除公积金金额

举例说明:某公司员工小李,当月工资10000元,公积金缴存基数为9000(小李的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缴存比例为20%,单位缴纳公积金为9000×20%=1800元,个人缴纳公积金为1800元,合计3600元。当地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3倍是4000×3=12000元,因此,缴存基数9000未超过税务上规定的上限,但是公积金缴存比例超过了上限12%。不考虑其他因素,计算小李个人所得税。

有的企业是这样计算的,公积金扣除限额=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3×12%=4000×3×12%=1440元,实际缴纳为1800,因此不可扣除金额为1800-1440=360元。小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0000-1800)+360×2-3500=5420

这样计算就错误了,正确的算法是:

公积金可以扣除的金额=9000×12%=1080,实际缴纳1800,因此不可扣除金额为1800-1080=720元。小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0000-1800)+720×2-3500=6140

为什么第一种算法是错误的,我们看10号文件的规定,“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也就是说,小李可从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公积金=缴存基数×12%=9000×12%=1080元,其中9000元的缴存基数并未超过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符合文件规定,可扣除金额1080是正确的,而不能再用12000×12%去计算可扣除金额。

如果超过了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假设为15000,则可公积金可扣除的金额为12000×12%=1440元。这既是第一种算法中的限额。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公积金可扣除的金额,不是所以情况均按照“最高限缴存基数×最高限缴存比例“来计算的。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计算呢,笔者看到有人列出了很多种情况来说明如何计算,其实不用那么麻烦,笔者总结了以下公式:

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可扣除的金额=(“实际缴费基数“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较低者)×(”实际缴费比例“与”12%“较低者)

按照上述例子来验证,“实际缴费基数“是9000元,”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是12000元,较低者是9000;”实际缴费比例“是20%,较低者是12%,因此,公积金可扣除的金额=9000×12%=1080元。

再验算一个,假设缴存基数为15000,超过了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12000,缴存比例为5%,则“较低者12000“×”较低者5%“计算可扣除金额,而不能用12000×12%这种计算限额的方法。

其他所有的情况均可按照上述公式计算,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验算一下。

二、误区之二:忘记单位缴纳公积金的调整

在财务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一般就是用工资减去个人缴纳社保费,个人缴纳的公积金后的余额去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对于单位为个人缴纳公积金超限不能税前扣除的情况比较陌生,常常忘记这部分的调整。

以上例,不可扣除的金额为1800-1080=720元,这只是个人的部分,还有单位的部分720元也要计算,单位为个人缴纳公积金1800,只能扣除1080,也要调增720元。

我们要注意10号文件中的“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因此,不能只调整个人缴纳部分,还要注意单位缴纳部分。

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常见误区

公积金可以自己交吗

1、根据我国公积金中心的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个人是无法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当然也无法办理住房公积金,而是必须由单位来进行设立和缴纳,而且交公积金的话是必须有单位财务的公章才行。住房公积金应该是由和员工确立劳动关系的单位,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金额进行代扣代缴的,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职工和哪家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那家单位就需要统一为职工建立并缴存住房公积金,而职工个人是无法办理的。

2、公司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时候,是需要准备如下材料的:设立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职工身份证复印件、个人住房公积金明细账户设立登记表以及管理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3、职工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由所在单位在发放工资的时候进行代扣的,并且要加上单位为职工缴纳的部分,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进行缴纳,存入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在受委托银行开设的“住房公积金专户”。住房公积金的存款利率是依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来执行的。

4、而有的职工在离职之后,为了享受贷款了利率的优惠想要自己交公积金,其实,原则上来说个人是不能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但是假如你可以找到挂靠单位,自己缴纳也是可以的,只不过你需要承担所有的公积金费用,然后让该单位帮你缴纳,这也是很多人通常采用的一个方法。

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常见误区上文小编介绍了这个内容,误区之一:按照限额计算可扣除公积金金额,误区之二:忘记单位缴纳公积金的调整对此大家还有疑问的,可以点击窗口咨询在线老师答疑!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财务预测怎么提高准确性
    财务预测怎么提高准确性?根据小编老师所知,财务预测的能力对于每一位财务人员来说都是需要掌握的技巧,在财务预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元素导致预测的结果不是很准,那么很多学员们就纳闷该如何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今天,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字中,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步骤给学员们介绍关于提高预测准确性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们理解和学习都是有所启发的。
    2025-09-16 12
  • 财务分析报告怎么写更清晰
    财务分析报告怎么写更清晰?按照小编老师经验,财务报告不管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还是财务人员本身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份报告的。那么作为专业财务人员来说掌握好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技巧就非常重要的,小编老师认为可以通过多个方面进行来介绍的,比如说可以锁定KPI的完成情况等等;相关的知识已经整理好给大家,希望对你们学习有所启发的。
    2025-09-17 10
  • 企业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技巧有哪些
    企业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技巧有哪些?对于公司财务造假这个话题,相信很多学员们应该不会陌生的;从决定从事财务工作的那一刻起,相信很多学员们应该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财务造假的术语。其实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可以不去做财务造假,但是不能不懂得财务造假,不能不会识别财务造假的。因此,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章中进行详细介绍,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
    2025-09-19 15
  •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何应对跨区域财税差异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何应对跨区域财税差异?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公司跨区域之间财税差异的应对,则是需要提到企业财税一体化系统的优化。因为在财税一体化应对跨区域财税差异的优势可以归纳三点,这三点的内容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在下述文章中,也希望你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说不定对你们理解和学习有所启发的。
    2025-09-22 11
  • 财务 BP 怎么参与产品定价决策
    财务 BP 怎么参与产品定价决策?众所周知,财务BP说的就是企业的财务业务伙伴,主要就是作为企业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主要连接纽带;而财务BP在产品定价策略上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的,这种方法对于企业的定价都是有所帮助的,如果你们对此内容还有什么疑问,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希望对你们理解和学习有所启发的。
    2025-09-22 8
  • 生命周期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控中怎么用
    生命周期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控中怎么用?根据小编老师所知,所谓生命周期成本法是一种早期就已经诞生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因为其先进的管控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企业制造成本管控中的应用,小编老师认为需要分为不同的阶段来说阐述,比如说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制造阶段以及销售阶段等等。相关的财务资料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字,对你们学习肯定有用的。
    2025-09-23 8
相关问题
圈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