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中活跃市场缺失的估值技术选用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应选用当前市场情况适用且有足够数据支持的估值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市场法通过参考相同或相似资产、负债的价格以及其他市场交易数据来确定价值。收益法则通过折现未来现金流来计算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而成本法则反映重置相关资产所需的成本。
在应用估值技术时,应优先使用可观察输入值。若无法获取这些值或获取不现实,则可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输入值是市场参与者在定价时所用的假设,分为可观察和不可观察两类。可观察输入值直接来源于市场数据,而不可观察输入值需基于市场参与者的定价假设。
企业在确认公允价值时,若使用了涉及不可观察输入值的估值技术,应在估值过程中调整,确保初始确认值与交易价格一致。在后续计量中使用估值技术时,尤其是涉及不可观察输入值时,应保证该技术反映计量日的市场数据。
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变更能使计量结果在当前情况下更好地代表公允价值,如出现新市场、获得新信息、无法获取先前信息、改进估值技术或市场状况变化等情况。估值技术变更应按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
公允价值计量的局限性有哪些?
公允价值计量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观性:公允价值的确定往往需要主观判断,不同的人或组织对同一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可能给出不同的估计。这种主观性可能导致会计处理的不一致性和不准确性。
2. 可获得性:在某些情况下,获取公允价值的信息可能很困难或成本很高。这可能会限制公允价值的应用,特别是在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
3. 稳定性:公允价值可能会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迅速变化,这使得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缺乏稳定性,可能会影响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4. 操纵性:由于公允价值是基于判断和估计的,因此可能存在操纵的空间。公司可能通过操控影响公允价值评估的因素来达到特定的财务目的。
5. 复杂性: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复杂的技术和模型,这些技术和模型可能难以理解,并且可能难以在不同的实体之间进行比较。
6. 成本效益:使用公允价值可能会增加会计处理的成本,而收益可能并不总是能够抵消这些额外的成本。
7. 监管和披露:公允价值的使用可能需要额外的监管和披露要求,这可能会增加公司的合规负担。
8. 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同公司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确定公允价值,这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的可比性降低。
公允价值计量中活跃市场缺失的估值技术选用怎么做?以上内容就是本期小编老师汇总的财务资料,相信你们应该非常清楚公允价值中针对活跃市场的估值技术,应该是需要根据市场的活跃情况来定的,上文提及到的这些估值技术办法,如果你们读完上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那么不妨来这里免费报名选择合适的财务课程进行学习,还有专业的财务会计老师在线为你们指导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