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在建工程款会计分录

2021-02-20 09:28 来源:网友分享
2237
在建工程,一般是用于大规模的翻修、或者在建造厂房之类的,是固定资产的前一步.在建工程属于资产类的会计科目,其科目性质与固定资产一般,期末余额在借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预付在建工程款会计分录吧!

预付在建工程款会计分录

借:工程成本

贷:应付帐款--(XX工程队)

支付时? 借:应付帐款--(XX工程队)

贷:银行存款

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企业进行在建工程预付的工程价款,也在本科目核算.企业(保险)从事保险业务预先支付的赔付款,可将本科目改为"1123预付赔付款"科目,并按照保险人或受益人进行明细核算.

预付在建工程款会计分录

工程成本的特征

(1)单件性计价(通过特殊程序就各个项目计算建设工程成本);  每个建设工程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功能、规模,每项工程的结构、空间分割、设备配置和内外装饰都有不同的要求.建设工程还必须在结构、造型等方面适应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这就使建设项目的实物形态千差万别.程序: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价、最后确定竣工决算.

(2)多次性计价(计价过程各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前者制约后者,后者补充前者)

(3)计价依据的复杂性.建设项目投资的估价依据复杂,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建设阶段有不同的估价依据,且互为基础和指导,互相影响.(4)按工程构成的分部组合计价;在建设工程中,凡是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为单项工程.

各单项工程又可分解为各个能独立施工的单位工程.可把单位工程进一步分解为分部工程.

影响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项目属性、人员属性、计算机属性、项目成果属性及其他的因素.在进行项目成本估算时,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好了,关于上述"预付在建工程款会计分录"的问题,不知道大家都了解清楚了么?其实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如果还有小小的疑惑,可以继续咨询小编哦,小编陪您一起学习!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对公资金频繁转入员工私户怎么合规
    对公资金频繁转入员工私户怎么合规?按照小编老师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根本还是涉及到公司对公账户转账私人账户的问题,很多学员们应该清楚按照金融机构的规定,公转私的行为一般都是会有很多方面的限制,会受到银行金融部门的监控;那么如何进行合规的公转私,其实还是有方法的。今天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章罗列一些常见的合规公转私的方式,希望对你们理解有所启发的。
    2025-11-03 11
  • 下游抵扣进项大于本企业销项怎么说明
    下游抵扣进项大于本企业销项怎么说明?这个问题一般说的就是下游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部分大于企业当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导致部分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及时的抵扣,其实这个问题的处理非常简单的,可以留置下一期进行抵扣即可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其他说明资料,小编老师建议你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字,说不定对你们提升这个问题的认知有所启发的。
    2025-11-03 25
  • 混合销售与兼营怎么准确区分计税
    混合销售与兼营怎么准确区分计税?首先,学员们想要弄懂这个问题,应该对于混合销售和兼营销售的概念有所掌握的,具体的概念区分内容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在下述文章,可以自行阅读;今天小编老师将针对这两种不同销售类型的计税区分进行介绍,前者主要是以经营主业来划分,后者则是通过分别核算来计算的,更多内容大家都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试试。
    2025-11-05 15
  • 非居民企业股息红利怎么代扣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股息红利怎么代扣所得税?按照小编老师的理解,针对非居民企业获得股息分红的收益,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应当是以收入的全面作为应纳税额来计税的,其次就是扣缴人往往以支付人为主,可以选择按月或者按次数来申报纳税的。关于这个问题的相关财务知识,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给大家,也希望学员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字,对你们应该有用的。
    2025-11-05 12
  • 递延所得税负债怎么期末复核调整
    递延所得税负债怎么期末复核调整?按照小编老师的经验,针对企业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的复核调整的处理,首先需要操作的就是确认负债的期末余额,其次就是根据期末余额的变化分析原因,最后就是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调整处理的;这些关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调整的相关知识,小编老师建议你们可以来阅读下文学习,说不定对你们理解会有所启发的。
    2025-11-05 10
  • 企业分立后原有资质能延续使用吗
    企业分立后原有资质能延续使用吗?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要求,针对企业分立之后原公司的相关资质是不可以直接承接使用的,需要到有关部门办理新企业的资质,这点在相关政策中都明文规定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小编老师将会引用公司的条例给大家阐述,如果你们正好想要了解这方面的财务知识,那么不妨来阅读下述文字,说不定对你们理解有所帮助的。
    2025-11-05 10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