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maize老师

职称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

2020-05-07 15:50

根据你做应付职工薪酬,这个明细填写,你这个第一栏,要是2019年计提,2020年做19年汇算清缴都发,那这个取得应付职工薪酬贷方金额,

学无止境 追问

2020-05-07 15:58

19年不是我做的,怎么看他19年计提的工资有没有发放啊

maize老师 解答

2020-05-07 16:03

去看账,你看应付职工薪酬,一张一张凭证看,看附件 看摘要

学无止境 追问

2020-05-07 16:44

我现在做汇算清缴,怎么是看19年度的计得工资金额是多少,实际发放是多少,

maize老师 解答

2020-05-07 16:53

去看应付职工薪酬,你需要去看一遍凭证,看对方是不是都计提了,没有计提,那需要做Excel自己登记下

学无止境 追问

2020-05-07 16:58

都计提了,可以看19年应付工资明细账吗

maize老师 解答

2020-05-07 17:04

是的,直接看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看19年计提,2020年汇算清缴之前发没有,发就取应职工薪酬工资贷方就可以,

学无止境 追问

2020-05-07 19:07

计提就是取应付职工薪酬的借方,发放就是去应付职工薪酬的贷方,但是这个是要一张一张的看凭证吗?还是说可以看科目余额表,还是可以总账明细账

maize老师 解答

2020-05-07 19:11

直接看明细账这个累计数,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根据你做应付职工薪酬,这个明细填写,你这个第一栏,要是2019年计提,2020年做19年汇算清缴都发,那这个取得应付职工薪酬贷方金额,
2020-05-07 15:50:37
你是指那个其他吗?填写其他职工薪酬的金额
2019-05-30 16:04:13
账载金额填你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奖金这些的贷方金额
2024-04-24 20:27:10
http://www.shui5.cn/article/6f/118145.html 你好同学,你看一下这个里面有比较细的说明,带图的
2020-05-26 16:46:31
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一、工资薪金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照第1列和第2列分析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2.第2行“股权激励”:适用于执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26号)的纳税人填报,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职工股权激励计划,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填报纳税人根据本年实际行权时股权的公允价格与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和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行权时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2列金额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3.第3行“二、职工福利费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的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职工福利费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4.第4行“三、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填报第5行金额或者第5+6行金额。   5.第5行“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适用于按照税收规定职工教育经费按比例税前扣除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年度发生的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金额,不包括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发生额,不包括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4列“以前年度累计结转扣除额”:填报纳税人以前年度累计结转准予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余额。   (5)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不包括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2+4列的孰小值填报。   (6)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7)第7列“累计结转以后年度扣除额”:填报第2+4-5列金额。   6.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适用于按照税收规定职工培训费用允许全额税前扣除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年度发生的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职工教育经费本年实际发生额中可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100%)。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2列金额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7.第7行“四、工会经费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度拨缴工会经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工会经费支出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工会经费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8.第8行“五、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填报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按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计算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第1列及第2列孰小值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9.第9行“六、住房公积金”:填报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住房公积金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住房公积金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住房公积金金额,按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计算的住房公积金金额、第1列及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10.第10行“七、补充养老保险”:填报纳税人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补充养老保险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补充养老保险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补充养老保险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11.第11行“八、补充医疗保险”:填报纳税人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医疗保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补充医疗保险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补充医疗保险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补充医疗保险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12.第12行“九、其他”:填报其他职工薪酬的金额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   13.第13行“合计”:填报第1+3+4+7+8+9+10+11+12行金额。   二、表内、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第4行=第5行或第5+6行。   2.第13行=第1+3+4+7+8+9+10+11+12行。   3.第6列=第1-5列。   4.第7列=第2+4-5列。   (二)表间关系   1.第13行第1列=表A105000第14行第1列。   2.第13行第5列=表A105000第14行第2列。   3.若第13行第6列≥0,第13行第6列=表A105000第14行第3列;若第13行第6列<0,第13行第6列的绝对值=表A105000第14行第4列。   政策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5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年版)》的公告   2、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57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年版)》部分表单样式及填报说明的公告
2019-04-23 15:41:29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