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宋生老师

职称注册税务师/中级会计师

2019-05-24 10:28

你好!是的。你们也可以给她们申报个税。不过收入高了,员工以后麻烦

严佳丽 追问

2019-05-24 10:29

那怎么办呢?总不能提高员工收入,他们到时候要交个税的呀

宋生老师 解答

2019-05-24 10:31

你好!没有好办法。因为挂靠本身就违法。

严佳丽 追问

2019-05-24 10:33

那我可以让他们给我们开劳务发票吗

宋生老师 解答

2019-05-24 10:33

你好!可以的。可以这样。

严佳丽 追问

2019-05-24 10:36

那如果这样,需要他们有这个营业范围吗,还有会增加他们的税收负担吗,金额还怎么开具

宋生老师 解答

2019-05-24 11:25

你好!作为员工,取得的收入越多,自然税负越重了。

严佳丽 追问

2019-05-24 11:49

我的意思是我找那家公司开具劳务发票,我这边就不做个税申报了,都由他们申报,我们用发票入账,会给开发票的单位增加税负吗

宋生老师 解答

2019-05-24 11:49

你好!当然会的了。因为开了发票就多了收入。

严佳丽 追问

2019-05-24 11:55

但是我员工工资都给他充成本啦,应该就不会有多大的负担了

宋生老师 解答

2019-05-24 11:56

你好!工资跟劳务是分开的了

严佳丽 追问

2019-05-24 13:52

我就想确定,我们公司员工的社保和工资都由他们申报,他们给我们开劳务发票,就相当于他们有劳务收入,人员工资属于公司成本,这样开票的话不是避免了风险吗

宋生老师 解答

2019-05-24 14:03

你好!你们是没什么风险,对方相当于派劳务给你们了。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你好!是的。你们也可以给她们申报个税。不过收入高了,员工以后麻烦
2019-05-24 10:28:00
这种情况应该是税务部门的决定,但应该合理。有一个具体的案例可以说明。比如,一位员工在两个公司上班,分别是公司A和公司B。公司A有社保,给员工缴纳了社保。公司B没有社保,但是公司B仍然要求员工申报税收。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应该向公司A申报税收,公司B也可以为员工缴纳税收,只不过是向公司A索取税收信息。这样确实可以两个公司都参与到税收缴纳中来,且不会出现重复缴纳的情况,也合理避免了税金的浪费。
2023-03-06 13:54:58
你可以和那家公司签订用工合同,然后开劳务成本发票。
2019-05-20 18:32:06
你好!这相当于外包服务,你公司无需替外地员工申报个税
2018-11-26 16:34:38
如果是劳务派遣公司给他打工资的话就是劳务派遣公司给他申报,如果申报个税就要缴纳的,新社保都这样
2018-12-03 14:54:57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 请问外贸企业出口退税 只申报一个柜子里的一个产

    你好,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时,只申报一个柜子里的一个产品,若发票和提单等资料齐全且符合相关规定,通常是没有问题的。

  • 亚马逊电商平台,在线上购买产台,直接发到平台销售,

     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稍等

  • 老师,出口退税明细表上的关联号是怎么来的?

    您好同学出口退税明细表上的关联号是企业在申报出口退税时自行编写的一组编号,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把出口业务里的进货和出口信息关联起来,方便税务部门审核。 关联号的构成和编写规则 构成:关联号一般由年份、月份、批次、流水号等组成,长度通常在10 - 12位。比如“20251001001”,“2025”代表年份,“10”代表月份,“01”代表批次,“001”代表流水号。  编写规则:不同地区和企业的编写规则可能会有差异,但总体原则是要保证关联号的唯一性和逻辑性。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业务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编写规则,并且要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方便管理和查询。  关联号的作用 关联业务信息:在出口退税申报中,每一笔出口业务都有对应的进货业务,关联号可以把它们对应起来。税务部门通过关联号就能清楚地知道哪笔进货是为哪笔出口准备的,审核起来更高效。  区分不同业务:企业可能同时有很多笔出口业务在申报退税,关联号可以把不同的业务区分开来,避免信息混乱。例如,不同月份、不同批次的业务可以用不同的关联号来表示。  方便数据统计和查询:有了关联号,企业和税务部门在统计和查询出口退税数据时会更方便。企业可以根据关联号快速找到某一笔业务的相关信息,税务部门也能通过关联号对企业的出口退税情况进行监管。 

  • 老师,你好,我想问下,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的话,涉及到

    您好,不能,只能选一种的

  • 老师这题是简易计税,算增值税不是要减去买入价吗?

    应纳税额 = (全部收入 - 购置原价) ÷ (1+5%) × 5% 此处仅允许扣除购置原价,重置成本不属于政策规定的扣除项目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