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性认定和计价与分摊认定的区别

2019-11-28 10:28 来源:网友分享
15163
有人问准确性认定和计价与分摊认定的区别,但是给出的答案是存在,就是指有表上有数的,有实物就可以了,计价和分摊不仅要有实物存在,进一步对这个存在还要计算跟分摊的准确,那准确性认定和计价与分摊认定的区别究竟是怎样的呢?

准确性认定和计价与分摊认定的区别

针对"准确性"认定和"计价和分摊"认定来说,从本质上来看,都是涉及到了金额计量的认定,但涉及到的项目不同,因此描述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被审计单位某笔应收账款实际金额100万元,但入账金额为120万元,那么说明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金额计量存在错误,因此违反了计价和分摊认定,假定与该笔应收账款对应的销售收入登记入账的金额也是120万元,那么说明被审计单位该笔收入存在金额计量上的错误,因此违反了准确性认定.从以上描述来看,与准确性认定相关的是交易和事项,而与计价和分摊认定相关的是期末账户余额,另外也可以把握这个原则:交易和事项主要与利润表项目有关;期末账户余额主要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列报主要与附注披露有关.

存在和发生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针对的高估,但针对的认定层次不同,存在针对的是期末账户余额,主要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而发生认定针对的是交易和事项,主要与利润表项目有关.这两项认定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该记的记了"的情形,主要涉及到的是虚构事项.

而完整性认定针对的是低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该记的没记"的情形,指的是漏记的情形.

准确性和计价和分摊认定的本质一样,都是针对的金额计量的认定,准确性针对的是交易和事项,主要与利润表项目有关;计价和分摊认定针对的是期末账户余额,主要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该记的记了,但金额记错了"的情形.

准确性认定和计价与分摊认定的区别

会计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收到的存货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根据期初存货结余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及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价,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价值的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收货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价或成本的1种方法.

4、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假定后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后收到的存货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次(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各该次(批)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不一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得的成本不同而产生的.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方面.在通常情况下,外购存货或自制存货与出售商品的成本流转是不一致的,因此产生了存货成本在库存与销售之间的分配问题.为了恰当反映存货流转,在确定存货计价的方法时,要坚持以下标准:①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② 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③ 坚持谨慎性原则,保证企业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同时,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还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准确性认定和计价与分摊认定的区别会计学堂小编就描述到这里,从本质上来看,都是涉及到了金额计量的认定,但涉及到的项目不同,因此描述方式也是不同的,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会计知识,可以关注资讯页面更新.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