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退税和免抵税额分别怎样理解?

2018-04-11 11:21 来源:网友分享
17922
免抵退税和免抵税额分别怎样理解?这个内容也很重要,会计学堂小编希望各位都可以掌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可以对你们的解答内容有帮助!

免抵退税和免抵税额分别怎样理解?

答:A免抵税额是进项税额不足退税时,税法规定不予免抵退税的部分。
B免抵退税额是退税的最大尺度,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1)如当期末留抵税额小于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免抵退税和免抵税额分别怎样理解?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假设一生产出口企业,当期内销1000万元,出口收入2500万元,进项税额为220万元,征退税率分别为17%、13%。上期留抵税额为180万元。

不得免征税抵扣税额=2500*(17%-13%)=100

应纳税额=1000*17%-(220-100)-180=-130

免抵退税额=2500*13%=325

应退税额为130万元,当期免抵税额为325-130=195,期末留抵税额为0。此时对于免抵税额195万元应当计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假设上例中,进项税额是500万元,则:

不得免征税抵扣税额=2500*(17%-13%)=100

应纳税额=1000*17%-(500-100)-180=-410

免抵退税额=2500*13%=325

应退税额为325万元,当期免抵税额为325-325=0,期末留抵税额为410-325=85。

好了,通过小编的介绍,相信各位对“免抵退税和免抵税额分别怎样理解?”这个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你们还有其他的会计疑问,欢迎向我们的会计学堂解答!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异常凭证涉及出口退税的处理流程
    异常凭证涉及出口退税的处理流程是什么?首先,学员们应当需要了解所谓的异常凭证的定义,按照小编老师所知,在税务申报中那些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异常情况的凭证文件就是异常凭证;而这些异常凭证如果是和出口纳税有关,那么在出口退税的处理流程上,则是需要根据异常凭证的不同情形来处理的,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相关财务课程知识给大家,建议你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
    2025-08-30 18
  • 租赁负债重新计量的触发情形及会计处理
    租赁负债重新计量的触发情形及会计处理怎么做?通常来说,所谓的租赁负债重新计量指的就是承租人按照变动之后的租赁付款重新计算新的租赁负债数额,并且调整对应的资产账面价值的行为;在具体的触发情况和对应的会计处理措施,小编老师在下述内容中已经罗列了三种这样的情况并对其处理进行介绍,如果你们有这方面的学习兴趣,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字。
    2025-09-02 12
  • 金融负债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应用限制
    金融负债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应用限制有哪些?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小编老师认为学员们首先是需要对于公允价值的选择权概念有所了解,其次就是在金融负债中关于公允价值选择权的现值上,不能以常规的金融资产或者负债方面来判断的,具体的情形一般会有两种,小编老师也将会在下述文字中进行介绍,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试试。
    2025-09-05 9
  • 保险合同计量中风险调整的变动处理
    保险合同计量中风险调整的变动处理怎么做?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针对企业保险合同的计量中发生风险的调整变动,应当需要结合实际业务场景进行动态方式管理的,具体的变动处理的办法有几种,分别是情景对比法、偿二代二期方法、审核、申请以及协议批单方式的,相关的介绍资料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对你们理解和学习肯定有所启发的。
    2025-09-06 11
  • 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前瞻性调整机制
    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前瞻性调整机制的系数是多少?通常来说,关于企业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前瞻性的调整系数的计算,这个则是需要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模型来计算的,这个计算公式中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因素,比如说GDP增长率、CPI增长率与历史违约概率的关系。如果你们还想学习更多关于调整系数方面的知识,都是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试试,对你们学习肯定有用的。
    2025-09-08 10
  • 毕马威的审计风格与优势是什么
    毕马威的审计风格与优势是什么?按照小编老师所知,很多新手学员们对于毕马威审计事务所不是很熟悉的,甚至很多财务学员们都没有怎么听说过这个事务所;其实,毕马威作为国际知名的审计事务所,拥有者自己独特的审计风格和优势的,这些优势对于自身和客户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价值。小编老师会根据自身的理解给大家进行介绍,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字,说不定对你们学习有所启发的。
    2025-09-11 5
相关问题
  • 就是生产性的企业的退税额和免抵退税额的区别,免抵退税额的理解

    同学你好,1、免抵退税额:是指出口货物报关单上的fob价和汇率和退税率相乘所得。 2、免抵额:是指免抵退税额和本期期末留抵额相比较计算所得。 1)当:免抵退税额大于本期期末留抵额时,出现了免抵额,金额是指其差额部分。退税额就是本期期末留抵部分。 2)当:免抵退税额等于本期期末留抵额时,则免抵退税额就是应退税额。 3)当:免抵退税额小于本期期末留抵额时,则免抵退税额就是应退税额,差额部分结转下月留抵。

  • 应调整免抵退税额应调整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两者区别,怎么理解?谢谢

    什么是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先说一下“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出口免税政策,也就是税率为O。但实务中并不是真正的O税率,而是低税率。比如税率为17%,可实务中并不是按17%计算退税额,还有一个退税率13%(比如),那另外4%就是应该要交纳的增值税,税法上称之为“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对此,有的人可能会疑问:退税退的是进项税,那怎么 按出口销售额为依据来计算呢?这样不就等于退销项税了吗?回答这问题需要对“免抵退”政策进行剖析,需要较大的篇幅,再此不述)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故名思义,就是可以抵减“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税额。哪一部份的税额可以抵减“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呢? 我国对进料加工的进口业务不征收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但这些进口料件的价值在料件复出口时已经包含出口销售额里了,在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也就包含该部份的税额,所以必须扣减。故称为“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计算公式为:(以上面举例的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算价格 * (征税率17% - 退税率13%)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算价格”的计算方法在“购进法”和“实耗法”下各不相同。在此已回答完你的提问,所以不想

  •  应调整免抵退税额应调整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两者区别,怎么理解?谢谢

    什么是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先说一下“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出口免税政策,也就是税率为O。但实务中并不是真正的O税率,而是低税率。比如税率为17%,可实务中并不是按17%计算退税额,还有一个退税率13%(比如),那另外4%就是应该要交纳的增值税,税法上称之为“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对此,有的人可能会疑问:退税退的是进项税,那怎么 按出口销售额为依据来计算呢?这样不就等于退销项税了吗?回答这问题需要对“免抵退”政策进行剖析,需要较大的篇幅,再此不述)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故名思义,就是可以抵减“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税额。哪一部份的税额可以抵减“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呢? 我国对进料加工的进口业务不征收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但这些进口料件的价值在料件复出口时已经包含出口销售额里了,在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也就包含该部份的税额,所以必须扣减。故称为“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计算公式为:(以上面举例的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算价格 * (征税率17% - 退税率13%)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算价格”的计算方法在“购进法”和“实耗法”下各不相同。在此已回答完你的提问,所以不想

  • 请问,当期免抵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怎么解释,有什么区别??

    你好,同学 看一下图片

  • 老师好,怎么理解当期免抵退税额 和当期免抵税额?谢谢

    你好学员,这个确实不好理解 首先政府对出口企业是全力支持的态度,理论上要退还在国内征收的全部流转税(这里只说增值税) 举例说明:一公司为生产型出口企业外销购进材料60元,内销购进材料40元,外销收入120元,内销收入80元。 免抵退税,其实应该分成,免,抵,退三部。所谓免是指企业本身的增值额免税。即外销的120-60(收入-成本)是免交增值税的。所谓退是外销收入对应的进项税退还,即购进材料的60对应进项税60*17%=10.2应该退还企业。问题来了,这个企业不仅有外销还有内销呀,内销应交税款(80-40)*17%=6.8。 也就是说企业外销应退税10.2,内销应交6.8,为了简化操作,抵一下吧。10.2-6.8=3.4应交6.8不交了,该退的10.2也不退了,退还3.4,6.8两家相抵。 至于为啥先比较再退税,其实就是计算扣减内销应交税金后还有多少税款可以退还。

圈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