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经营损益列报有哪些

2020-06-21 10:12 来源:网友分享
4943
经济市场往往是优胜劣汰,企业经营的好就有立足之地,经营的不好,那么就很有可能面临亏损甚至倒闭.尽管我国的经济市场环境是允许企业依法"自由发挥"的,但是企业还是会由于"操作不当"而面临亏损.企业会计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亏损或是收益呢?接下来就跟随会计学堂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终止经营损益列报有哪些?

终止经营损益列报有哪些

财政部以财会[2017]13号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自2017年5月28日起实施.那么在贬值2017年度报表时需要对终止经营利润进行列报,现A公司于2017年3月转让一子公司全部股权,该子公司为集团内独立的业务,处置后集团即不再从事该类型业务,由于业务发生期间在本准则实施之前,那么该子公司2017年1-3月份的净利润在2017年度财务报表中是否应作为终止经营净利润列示?同理,如果在2016年度处置一个子公司(代表一项业务),那么在编制2017年度财务报表时,是否需要对2016年度该子公司的净利润是否应在比较期间列示为终止经营净利润.

终止经营损益列报有哪些

终止经营列报解析

(一)终止经营的含义

1.终止经营:是指企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能够单独区分的组成部分,且该组成部分已经处置或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1)该组成部分代表一项独立的主要业务或一个单独的主要经营地区;

(2)该组成部分是拟对一项独立的主要业务或一个单独的主要经营地区进行处置的一项相关联计划的一部分;

(3)该组成部分是专为转售而取得的子公司.

2.基本规定

不符合终止经营定义的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其减值损失和转回金额及处置损益应当作为持续经营损益列报;

终止经营的减值损失和转回金额等经营损益及处置损益应当作为终止经营损益列报.

(二)终止经营的具体列报

1.除了在利润表中对终止经营净利润进行列报外,企业还应当在附注中披露终止经营的下列信息:

(1)终止经营的收入、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收益)和净利润;

(2)终止经营的资产或处置组确认的减值损失及其转回金额;

(3)终止经营的处置损益总额、所得税费用(收益)和处置净损益;

(4)终止经营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持续经营损益和终止经营损益.

2.对于当期列报的终止经营,企业应当在当期财务报表中,将原来作为持续经营损益列报的信息重新作为可比会计期间的终止经营损益列报,并按照上述(l)、(2)、(3)、(5)的规定披露可比会计期间的信息.

3.企业因出售对子公司的投资等原因导致其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且该子公司符合终止经营定义的,应当在合并利润表中列报相关终止经营损益,并按照上述(1)至(5)的规定进行披露.

4.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将终止经营处置损益的调整金额作为终止经营损益列报,并在附注中披露调整的性质和金额.

可能引起调整的情形包括:

(1)最终确定处置条款,如与买方商定交易价格调整额和补偿金;

(2)消除与处置相关的不确定因素,如确定卖方保留的环保义务或产品质量保证义务;

(3)履行与处置相关的职工薪酬支付义务.

5.终止经营不再满足持有待售类别划分条件的,企业应当在当期财务报表中,将原来作为终止经营损益列报的信息重新作为可比会计期间的持续经营损益列报,并在附注中说明这一事实.

终止经营损益列报有哪些?"及时止损"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生存法则之一.企业发展有可能一帆风顺,但也有可能"马失前蹄",作为一个合格的企业会计,要做的就是处变不惊,在企业亏损时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更多专业知识请关注会计学堂网站.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