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税的计税依据

2019-04-20 10:53 来源:网友分享
3084
流转税是对纳税人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进行征税的税种合称。我们常见的流转税税种主要是增值税、消费税。流转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流转税税种来说明。

流转税的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又叫税基,是指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计税依据按照计量单位的性质划分,有两种基本形态: 价值形态和物理形态。价值形态包括应纳税所得额、销售收入、营业收入等,物理形态包括面积、体积、容积、重量等。以价值形态作为税基,又称为从价计征,即按征税对象的货币价值计算。另一种是从量计征,即直接按征税对象的自然单位计算。 

流转税又称流转课税、流通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流转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是流转税里最主要的两种税种。

增值税一般计税依据:销售额为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

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从量定额,或者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计税依据包括销售额和销售数量。

 流转税的计税依据

增值税特殊计税依据

1.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不得免税、减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2017修订版)》(国务院令691号)第十六条)

2.混合销售行为依照本细则第五条规定应当缴纳增值税的,其销售额为货物的销售额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2008年第50号)第十三条)

3.纳税人以原材料、产品对外投资的,以投资额确定销售收入。(依据:《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增值税若干问题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23号)附件《增值税计算管理办法 》第一条)

4. 纳税人对外扣赠应税产品的,以及采取“以物易物”方式销售的产品,按纳税人销售同类材料、 产品的市场价格计算销售收入。(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问题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23号)附件《增值税计算管理办法 》第一条)

5.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第二条)

6.纳税人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还本支出。(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第二条)

7.纳税人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单独记账核算的,不并入销售额征税。但对因逾期未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应按所包装货物的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第二条)

8.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第二条)

流转税的计税依据,总结来说,就是作为流转税里最主要的两种税种增值税和消费税,他们的计税依据分别是:增值税一般计税依据为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从量定额,或者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计税依据包括销售额和销售数量。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留抵退税后增值税申报表怎么调整
    留抵退税后增值税申报表怎么调整?通常来说,在增值税申报过程中留抵税额指的就是当期多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这部分税额不能从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那么留抵税额退税之后的增值税申报报表的调整,小编老师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处理的,依次是核对账目、调整报表项目和附注说明等等。相关的知识已经整理好在下述内容中,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2025-10-18 10
  • 数电票交付失败怎么解决
    数电票交付失败怎么解决?众所周知,数电发票其实就是一种无纸化的增值税发票,通常会以PDF格式呈现的;因为这样的特性数电发票往往是通过线上的方式支付给客户的,比如说邮件或者聊天软件等等;那么如果发现数电发票支付失败了,学员们需要分析清楚具体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来处理。相关的知识已经整理好给大家,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字试试。
    2025-10-21 7
  • 财务共享中心跨部门报销争议怎么协调
    财务共享中心跨部门报销争议怎么协调?通常来说,这个问题在财务共享中心中还是容易碰到的,以为涉及到跨部门的数据沟通,很容易就会遇到争议的情况。按照小编老师的经验,当大家遇到跨部门发生争议的时候,可以选择先协商沟通,如果不行就寻找第三方来帮忙解决,最后不得已情况下选择法律手段解决。更多相关的知识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字试试。
    2025-10-25 5
相关问题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