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是哪种?

2018-01-31 14:13 来源:网友分享
1441
无形资产就向固定资产一样需要摊销,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是哪种,本文来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个问题,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是哪种?

自其可供使用(即达到预定用途)时起,至终止确认时止。即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摊销方法:应依据从资产中获取的未来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选择(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并一致地运用于不同会计期间。无法可靠确定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是哪种

(1)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成本-预计残值-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当月增加,当月摊销;当月减少,当月不摊。

残值确定以后,在持有无形资产的期间内,至少应于每年年末进行复核,预计其残值与原估计金额不同的,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

无形资产摊销:

借:管理费用(自用)

其他业务成本(出租)

制造费用 (专门用于生产产品)

贷:累计摊销

(2)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要摊销,但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是哪种,谢谢大家看完已经知道了,如果还有不懂得或者想知道更多的财务知识,请持续关注会计学堂。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电子发票重复报销怎么排查
    电子发票重复报销怎么排查?众所周知,企业电子发票正是因为其无纸化的特性,在很多企业报销上都有存在多次报销的问题;根据小编老师多年的经验,财务人员在具体的报销操作中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有效的排查,比如说可以通过税务部门或者发票平台来排查,也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系统排查等等,更多与之相关的财务知识都在下述文章中,希望学员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
    2025-10-09 12
  • 常亏不倒企业如何应对税务预警
    常亏不倒企业如何应对税务预警?根据小编老师所知,在税法上针对那些常年亏损但又没有倒闭的公司来说,只可以按照不盈利的方式申报纳税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到的零申报纳税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又不可以一直使用,因此对于那些常年亏损不倒闭公司的税务往往会受到税务部门的预警,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相关的应对措施给大家,希望你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字学习。
    2025-10-11 11
  • 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又发生进项转出怎么处理
    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又发生进项转出怎么处理?按照小编老师所知,对于公司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之后又发生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那么需要根据增值税进项税转出的具体情形来处理;如果转出的进项税额已经抵扣后留抵退税部分,那么对应的税额还是需要做缴回的;相关的税务处理和财务处理的知识都在下述文章中,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来阅读下述文字试试。
    2025-10-14 9
  • 拆分费用虚增成本被降级怎么补救
    拆分费用虚增成本被降级怎么补救?按照小编老师所知,很多公司为了提高成本费用,往往会采取一些比较特别措施的,比如说拆分费用;因此当企业因为拆分费用虚增成本导致公司的信用被降级,财务人员应该需要通过一些措施来挽回的,今天,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章中对此补救措施进行介绍,如果你们正好对此内容有兴趣,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对你们学习肯定有用的。
    2025-10-15 9
  • 企业之间借款利息能扣除吗
    企业之间借款利息能扣除吗?根据小编老师所知,在税务处理中针对企业之间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是否可以加计扣除,这个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定的,通常可以将其区分为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非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款,这不同情形的借款在利息费用扣除上也是不同的,相关的知识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给大家,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字,对你们学习有用的。
    2025-10-16 8
  • 数电票开具后能撤销吗
    数电票开具后能撤销吗?根据小编老师所知,按照数字化电子发票的特性,发票一经开出后就不可以再次撤回的,这个和传统的纸质发票是不同的;因此很多学员们应该知道数电票开出后就不可以撤销。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通过红字发票的方式来冲销的,相关的知识已经整理好在下述文字中,如果你们有兴趣学习的,可以来阅读下述文字试试,希望对你们理解有所启发的。
    2025-10-17 5
相关问题
  • 老师,无形资产的摊销有哪几种方法

    同学 你好 一、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平均年限法,是将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均衡地分配于每一会计期间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无形资产取得总额/使用年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易于掌握。缺点是就符合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要求而言,不够理想。对稳定性强的无形资产,如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适合采用这种摊销方法。 二、产量法 产量法是指按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产量为基础来计算应摊销额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每单位产量耗费的无形资产价值相等为前提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单位产量摊销额=每期无期资产摊销额=每单位产量摊销额×该期实际完成产量 如果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工作量可以采用产品的生产产量或工作时数等进行确定,则适合使用这种摊销方法。

  • 无形资产的摊销发凡有方法有几种呢?

    你好!一、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平均年限法,是将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均衡地分配于每一会计期间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无形资产取得总额/使用年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易于掌握。缺点是就符合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要求而言,不够理想。对稳定性强的无形资产,如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适合采用这种摊销方法。 二、产量法 产量法是指按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产量为基础来计算应摊销额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每单位产量耗费的无形资产价值相等为前提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单位产量摊销额= 每期无期资产摊销额=每单位产量摊销额×该期实际完成产量 如果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工作量可以采用产品的生产产量或工作时数等进行确定,则适合使用这种摊销方法。 三、加速摊销法 加速摊销法是相对于每年摊销额相等的匀速直线摊销法而言的,是无形资产在使用的前期多计摊销,后期少计摊销,摊销额逐年递减的一种摊销方法。采用加速摊销法,目的是使无形资产成本在估计使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加速摊销方法有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1、余额递减法 余额递减法是在前期不考虑无形资产预计残值的前提下,根据每期期初无形资产的成本减去累计摊销后的金额和若干倍的直线法摊销率计算无形资产摊销额的一种方法。下面以双倍余额递减法为例予以说明,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摊销额=年初无形资产账面净值×年摊销率 其中,无形资产账面净值=无形资产成本-累计摊销额。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无形资产在后期的账面净值可能会低于其残值,因此,应在摊销转自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无形资产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再扣除预计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无形资产的成本减去预计残值后的金额乘以逐年递减的摊销率计算每年摊销额的一种方法。摊销率的分子代表无形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摊销率=无形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无形资产已使用年数和×100% 或者表示为: 年摊销率=年摊销额×100% 年摊销额=(无形资产成本-预计残值)×年摊销率 对于与知识、技术、产品更新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采用加速摊销法较之采用直线摊销法有更多的优点。具体表现在:首先,加速摊销法更符合配比原则,这类无形资产使用前期,由于明显处于垄断和独占地位,可以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模拟、仿制技术水平的提高,垄断地位会逐渐丧失,所带来的收益也会逐年减少。根据配比原则,对此类无形资产宜采用加速摊销方法。其次,加速摊销法更符合稳健性原则。采用加速摊销法,使得无形资产的前期摊销得多,后期摊销得少,如果无形资产被提前淘汰,剩余无形资产的成本也较少,因而风险较小。

  • 摊销无形资产,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贷,累计摊销,但有的会计做,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贷,无形资产,哪种帐务处理是对的

    第一个会计分录是理论上的分录,第二个分录实际工作中也有人这样写。考试按第一个分录处理。

  • 现行的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有哪些缺陷

     现行的无形资产摊销各有优劣,需要根据自己单位的企业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摊销方法 一、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平均年限法,是将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均衡地分配于每一会计期间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无形资产取得总额/使用年限   二、产量法   产量法是指按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产量为基础来计算应摊销额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每单位产量耗费的无形资产价值相等为前提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单位产量摊销额=每期无期资产摊销额=每单位产量摊销额×该期实际完成产量   三、加速摊销法   加速摊销法是相对于每年摊销额相等的匀速直线摊销法而言的,是无形资产在使用的前期多计摊销,后期少计摊销,摊销额逐年递减的一种摊销方法,主要有加速摊销方法有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 无形资产的未确认融资费摊销用有几种计算方法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金额只有一种计算,是倒挤出来的。 如果你是问后面的摊销方法,一般是实际利率法。 在实际工作中,实际利率不好确定,很多 企业简化处理,在时间内平摊的。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