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是什么

2017-10-26 09:54 来源:网友分享
3715
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能力的指标,本文为大家讲解了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详细信息请阅读原文。

什么是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率又称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以上就是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了,首先需要仔细算清楚利息费用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还需要更多的财会知识,欢迎持续关注会计学堂,多位老会计在线为大家解疑答惑。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 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利息保障倍数多少合适

    利息保障倍数是投资者用来衡量开放式基金安全性的一种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利息保障倍数=基金当前净值/最新赎回收益率。通常来说,一般投资者建议理财时采用利息保障倍数在2倍以上的基金产品,这样可以保障本金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获得收益。 拓展知识:此外,当投资者想要进行长期投资时,还应考虑购买低于2倍的基金,因为他们可以从比较低的利率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在投资之前,投资者也应查看基金公司的信用等级,这可以进一步帮助他们确定一个更安全的投资项目。

  • 如何计算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如何分析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加付现所得税再除以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是现金利息支出的多少倍,更明确地表明了企业用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 公司没有借款,没有利息支出,怎么计算利息保障倍数?而且利润还是亏损。我利息保障倍数怎么填

    你好!没有利息就写100%

  • 老师,什么是利息保障倍数?没有贷款的企业利息保障倍数是0吗

    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没有贷款的企业是没有利息的,所以是0

  • 老师好,利息保障倍数是怎么计算?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经营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也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偿付倍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数 = 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 = (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 (税后利润 + 所得税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的利润。它可以用“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来测算,也可以用“净利润加所得税、利息费用”来测算。由于我国企业财务报表中“利息费用”没有单独列示,而是包含在“财务费用”中,所以在计算时,可以用”财务费用“近似替代”利息费用“。 之所以在公式的分子上要把利息费用加回到净利润中,是因为如果扣除了利息费用,就会低估偿付利息的能力,而所得税费用是在支付利息费用后才计算的,所以它不影响利息支付的安全性。 所以利息保障倍数 = (利润总额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 (净利润 + 所得税费用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因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利息保障倍数有不同的标准界限,一般公认的利息保障倍数的界限为3。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