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根据税后工资反推税前工资的计算方法

2019-10-29 15:35 来源:网友分享
14859
工资是每个员工都十分在意的事情,很多企业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及员工的工资一般都会回答税前工资,但是如果员工想要用税后工资反推税前工资,怎么反推呢?下面会计学堂小编来为你解答2019根据税后工资反推税前工资的计算方法.

2019根据税后工资反推税前工资的计算方法

实际上,个税公式个税=税前*税率-扣除数税前-个税=税后;转换方程式可知:个税={(税后-2000-扣除数)/(1-税率)}X税率-扣除数.我们现在就以税后工资8000为例,对税前工资进行计算反推,即个税={(8000-2000-375)/(1-0.2)}X0.2-375=1031.25,那么税前工资就是8000+1031.25=9031.25.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相关的文件法规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政策主要有: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2)乡、镇以上(含乡、镇)人民政府或经县以上(含县) 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有机构、有章程的见义勇为基金会或类似组织,奖励见义勇为者的奖金或者奖品,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免征个人所得税.

(3)个人持有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和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的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4)国务院《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利息所得以及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专项储蓄存款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在其中,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当然,也有一些朋友是已知税前工资并打算通过税前工资来购买一些物品,比如说羊毛大衣或者大件家具,但是在缴纳个税之后,却发现还有一些余款不足.那么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贷款产品.

2019根据税后工资反推税前工资的计算方法

2019工资扣税比例是多少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个税起征点)×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018年10月1日之后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最后劳动者拿到手的工资,也就是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险一金-缴税.

根据最新个税法中的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开始,我国就已经上调了工资个税的起征点,从之前的3500元提高到了5000元.从这点上来看,如今只要月工资数额超过了5000元的,那么对于超过的部分,才需要按照最新个人所得税标准来计算应当缴纳的个税数额.

工资税税前扣除项目都包括什么

个人所得税税基的扣除主要包括四类: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的区别如下:

基本减除费用,是最为基础的一项生计扣除,对全员适用,考虑了个人基本生活支出情况,设置定额的扣除标准.

专项扣除,是对现行规定允许扣除的"三险一金"进行归纳后,新增加的一个概念.

专项附加扣除,是在基本减除费用的基础之上,以国家税收和个人共同分担的方式,适度缓解个人在教育、医疗、住房、赡养老人等方面的支出压力.在施行综合和分类税制初期,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赁、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六项.

免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形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2019根据税后工资反推税前工资的计算方法以及法律依据,同时为大家讲解了2019工资扣税比例是多少、工资税税前扣除项目都包括什么、免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形的内容.如果大家在工资结算中还有其它疑难问题都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答疑老师解决.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折旧方法变更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折旧方法变更需要满足什么条件?通常来说,所谓的折旧方法一般会使用在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对于折旧数额计算的方法,那么折旧方法需要变更时则是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条件来调整的,比如说折旧方法变更需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非要变更则是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来申请的;更多关于折旧办法的变更知识都可以来阅读下述文字,希望对你们理解学习有所启发的。
    2025-08-08 12
  •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根据小编老师的经验,对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办法,最为常用的就是成本法和权益法,虽然这两种办法对于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主要体现在范围不同、核算方式以及账务处理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章中进行一一阐述的,希望对你们理解学习有所启发的。
    2025-08-08 14
  • 实收资本验资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实收资本验资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按照公司法的相关条例的规定,针对企业实收资本的验资往往需要注意企业验资过程中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三个方面的,在真实性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提供资料一定要真实、完整和准确的,对于内容和时限的其他要求知识,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章中对此相关资料进行介绍,希望对你们理解此类知识都是有所启发的。
    2025-08-09 9
  • 预收账款长期挂账的税务风险如何应对
    预收账款长期挂账的税务风险如何应对?正常来说,企业预收账款长期挂账指的就是企业在实际交易完成提前收取款项的常见行为。而对于这个长期挂账行为操作不当的话,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比如说收入确认不及时风险以及未开具发票的税务风险等等,相关的财务知识小编老师欢迎大家来阅读下述文章,说不定对你们理解学习有所启发的。
    2025-08-13 28
  • 企业间无偿借贷的税务风险与规避方法
    企业间无偿借贷的税务风险与规避方法有哪些?一般来说,对于企业之间的无偿借贷税务风险的处理,主要是针对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三种;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税务风险则是需要主要在于借款之后无法及时归还,而关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方面风险知识,小编老师欢迎学员们来阅读下述文章,如果你们对此方面的财务知识有兴趣,都是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试试。
    2025-08-13 9
  •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适用条件及申报要求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适用条件及申报要求是什么?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条例的规定,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处理往往指的是因为技术进步的原因,需要对正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加速折旧处理的,那么其中涉及到的政策内容和申请条件的相关知识,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财务资料给大家,希望学员们都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因为下述文章内容对你们理解和学习肯定有所启发的。
    2025-08-13 8
相关问题
  • 现在根据税后工资反推税前工资怎么计算?

    税前工资=税后工资+个人所得税

  • 根据2019年新的税率表,有税后工资反推公式吗?

    目前还真没有此类公式。

  • 税后工资反推税前工资的计算公式

    税前工资=税后工资+(税前工资-费用扣除数-社保-其他免税项)*税率-速算扣除数

  • 税后工资推算税前工资方法

    1.什么是税前工资?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定义,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从纳税意义上的税前工资,即是指每月各种收入的累加(工薪所得)。 例如a员工的工资单上列出基本工资 3000,岗位工资 1500,车补 300,饭补 200,房补1000等,加起来的总和6000元为其税前工资,而不是仅以3000元或是4500元作为税前工资。 2.什么是税后工资? 税后工资是税前工资扣减社保个人缴纳部分、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以及个人所得税后的实际到手工资。 对于大多数人的工资范围来说,社保个人缴纳部分占税前工资的11%(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个人与单位相同)则根据所在地区不同,从5%-12%不等,有些单位可能还会有补充公积金。社保的单位缴纳部分约占税前工资的30%左右。社保及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是税前列支(扣除的)的。 3.税后工资的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税后收入=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个人所得税 其中: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 扣除标准(或称为“起征点”)为中国公民3500元(2018年9月1日之前为2000元),而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确定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之前为2800元),即共扣除4800元。 适用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见《最新个税税率表及速算扣除数》所列。 以a员工6000元税前工资为例(假设其在北京工作,公积金缴纳比例为12%,且缴费基数也为6000元),通过优步个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为: 养老保险8%:480.00 医疗保险2%:120.00(+3元大病统筹) 失业保险0.2%:12.00 公积金12%:720.00 个人缴费合计:1335.00 应纳税额总计:1165.00 缴纳个税:34.95 税后收入:4630.05 4.税后工资是所有的收入吗? 税后工资是当月的到手收入,但并不意味着这是员工的所有收入。在工资的个人扣缴部分中,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交给国家的,并且不再归个人;社保虽然交给国家,但最终仍然会应用于个人;而公积金,则可理解为从工资中扣除一部分强行作为长期存款(有很低的利息)。更重要的是,相应于个人扣缴的社保(11%)和公积金(5-12%),单位需要缴纳更高比例(比如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8%,失业保险2%,工伤保险1%,公积金5-12%,各种比例根据地区不同或执行标准不同而略有差别)。 以a员工为例,相应其个人缴费1335元,单位则需要缴纳2646元,其中包括养老保险1200元和住房公积金720元,这些其实都是属于员工个人的收入,只不过暂时不能按月支取而已。 a员工税前工资6000元,税后到手收入为4630元,而如果算上个人和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则a员工实际的收入(非全部可支配收入)则超过7000元。

  • 新个税税后工资反推税前工资计算公式

    你好  公式一(用于少量税后工资推算): =ROUND((税后工资-5000-个人社保-个人公积金)*税率-扣减数)/(1-税率),2) 注:由于是少量税后工资推算,故税率可自行判断,逐个反推税前工资。 二是下表   公式二(用于批量推算): 沿用之前的公式一,将其中“税率”替换为: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