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心意
袁老师
职称: 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税务师
相关问题讨论

不需要的
2017-12-13 23:04:08

同学,你好
不是,你要退税,进项就不能抵扣
2025-02-20 10:27:25

免抵退税的原理: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含视同自产)货物和应税劳务,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不包括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政策的应纳增值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内销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抵就是因为出口要退税,而内销环节的应纳税额要向税务机关缴纳,为了简化手续,就将退税额与内销环节的应纳税额进行一个互抵的过程,就是内销环节的应纳税额相当于退税额的这部分不用向税务机关缴纳了,而退税额中相当于内销环节的应纳税额的这部分税务机关不用向纳税人退了。
在企业计算出当期应纳税额大于0时,就不涉及出口退税,证明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全部被抵顶了,内销的应纳税额还有余额,那么就对于剩余的这部分没被抵顶的内销应纳税额还是要上缴的。
在企业计算出当期应纳税额小于0时,才会涉及出口退税。在这个时候,内销的应纳税已经全部被出口应退税额冲抵掉了,而出口应退税还存在没有被抵完的金额。当期应纳税额出现负数时,需要进一步追究造成负数的原因。需要计算“免抵退”税总限度,并将负数的绝对值与限度进行比对,哪个小,就用哪个数作为退税数。因为计算的负数应纳税额到底是因为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理论应退税额)引起的,还是因为当月突击采购,使得全部进项增加引起的,所以在此要比较。
①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这证明应纳税额的负数(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是因为出口货物的进项(理论应退税额)引起的,也就是这部分是出口货物的进项(理论应退税额)没有被抵完的,直接退这个数额就可以了。
②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真正期末留抵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期末留抵税额是留待下期抵扣应纳增值税税额的。
这证明应纳税额的负数(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不全是因为出口货物的进项(理论应退税额)引起的,而是因为当月突击采购,使得进项数额较大,所以内销业务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都没有被抵完,那么出口货物的进项(理论应退税额)就没有发生抵这个过程,所以在此直接退出口货物的进项(理论应退税额),剩余的就是内销业务没有被抵完的进项,那么留待下期抵扣。
出口退税率是国内企业出口货物的实际退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它是出口退税的中心环节,可以体现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同时可以反映出口货物的实际征税水平,出口退税率是根据出口货物的实际整体税负确定的,而且也是零税率原则和宏观调控原则相结合的产物。
是由国家规定哪个产品能退多少税
2019-03-07 16:41:22

你好,
免抵退税是指 生产企业 出口自产货物、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免退税是指不具有生成能力的 外贸企业 等出口货物劳务,因为外贸企业是购买货物出口,他只涉及购买货物出口的进项税,然后他出口是免税的,没有内销业务,所以只能免退税,不能抵税,免得是出口环节的税,退的是他购买货物的进项税!
即征即退是指对按税法规定缴纳的税款,由税务机关在征税时部分或全部退还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与出口退税先征后退、投资退税一并属于退税的范畴,其实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免税和减税。
即征即退:指税务机关将应征的增值税征收入库后,即时退还,退税机关为税务机关;
先征后退:与即征即退差不多,只是退税的时间略有差异;
先征后返:指税务机关正常将增值税征收入库,然后由财政机关按税收政策规定审核并返还企业所缴入库的增值税,返税机关为财政机关。
“即征即退”和“先征后返”与减免税不一样,减免税就可以不在核算增值税额了,而“即征即退”和“先征后返”与不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企业一样正常的核算销项、进项和应纳税额,实现的应纳税额也要按时缴纳,然后按照税款的优惠比例再退税。
还有一点,销售免税产品是不允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销售“即征即退”和“先征后返”的产品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的。
2020-04-10 16:40:46

一个退税的,一个不退税的
2017-08-31 16:12:21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获取全部相关问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