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差额分析法计算下面,谢谢谢谢
。
于2022-03-07 22:58 发布 1737次浏览

- 送心意
何何老师
职称: 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
2022-03-07 23:40
运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如下:
分析对象: 23200-21000=2200
因素分析:
2004年: 1000 12+9000=21000
替代1:1200 12+9000=23400
替代2:1200 119000-22200
2005年: 1200 11+10000-23200
产品产量变动影响: 23400-21000=+2400
单位变动成本影响: 2200-23400= - 1200
固定总成本影响: 23200-22200=+1000
各因素影响之和为: +2400-1200+1000=+2200, 与分析对象相同。
如果直接用差额计算法,则得到:
产品产量变动影响: ( 1200-1000) X 12+9000=+11400
单位变动成本的影响: 1200X (12-11) +9000=+7800
固定总成本变动影响: 1200X 11+ ( 0000-9000) =14200
各因素影响之和为: +11400+7800 +14200=+33400
可见,运用差额计算法的各因素分析结果之和不等于+2200的分析对象,显然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于产品总成本的因素分解式中各因素之间不是纯粹相乘的关系,而是相加的关系。这是运用差额计算法对连环替代法进行简化应为:
产品产量变动影响: ( 1200-1000) 12=+2400
单位变动成本影响: 1200 (11-12) =-1200
固定总成本变动影响: 10000-9000=+1000
相关问题讨论

你好,你这边是说的差额征收还是什么情况呢
2022-06-22 15:31:24

提示:题目没有上传,无效提问无法解答,请重新发起。(不是发给我哦)
2021-06-29 12:35:55

因生育津贴是按照产假天数计发的,所以在计算过程中须先将单位月平均缴费工资折算成日标准,然后再乘以天数。但生育津贴是以30天为标准计算日标准;而对于月工资而言,通常是以21.75天(计薪天数)为标准来计算日工资。
生育津贴差额计算公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差额部分=(职工月工资-单位月平均缴费工资)÷30×产假天数
即,职工月工资÷30×产假天数-单位月平均缴费工资÷30×产假天数。
2、差额部分=职工月工资÷21.75×产假期间的计薪天数-单位月平均缴费工资÷30×产假天数
2020-07-07 12:36:46

你好,可以把问题完整的列出来吗
如果我无法回答,其他老师也可以看到的
2022-04-23 18:43:08

其实就是新的持股比例40%乘以增资的部分8500万元就是得到的价值,然后下降的比例20%原有比例60%的比例(1/3)乘以原来成本9000就是失去的成本,得到的减去失去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你的算法相当于减去原来全部持股比例对应的净资产,而这里是按处置长投的思路。
2022-03-27 22:53:45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获取全部相关问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