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张艳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省会计领军人才,中级会计师,中级经济师

2019-05-23 09:51

不是的,只要公司发生了职工薪酬支出,哪怕不涉及纳税调整,也是需要填写该表的。

小朱 追问

2019-05-23 10:07

好哒谢谢老师!是我发放的社保和工资这些细项嘟要填写完毕之后在申报!如果是工资账载发放1000!实际发放1000!就在账载记1000!实际发生那里也填1000!这样个意思吗

张艳老师 解答

2019-05-23 10:35

如果是工资账载发放1000!实际发放1000!就在账载记1000!实际发生那里也填1000!这样个意思吗---------是的,税收金额也是1000

小朱 追问

2019-05-23 10:54

A105050表格中工资薪金支出包含社保这些吗!

张艳老师 解答

2019-05-23 10:58

不包含的,就是单纯工资支出。
社保费有专门的项目。

小朱 追问

2019-05-23 11:01

好哒谢谢老师

小朱 追问

2019-05-23 11:14

但是我填写后发现!补充养老/医疗/其他那里填写进去!例如养老填写5448.81元!实际发生额5448.81!税收金额那里自动核算的1404.01!最后纳税调整那里是4044.8!我这样填写不对吧

小朱 追问

2019-05-23 11:15

纳税调增表中直接加了调增金额5546.85!A105000中

小朱 追问

2019-05-23 11:16

多交2000多税比之前!

张艳老师 解答

2019-05-23 11:38

您公司涉及”补充“医疗保险/养老的业务吗?
纳税调整明细表的职工薪酬支出的项目的纳税调整金额是根据表A105050的纳税调整数字带过来的。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不是的,只要公司发生了职工薪酬支出,哪怕不涉及纳税调整,也是需要填写该表的。
2019-05-23 09:51:39
同学你好,只要有发生额就需要填写,不用调,税收金额等于帐载金额就可以了
2020-05-23 15:17:44
你好,需要填写的,
2020-04-26 16:45:28
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一、工资薪金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照第1列和第2列分析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2.第2行“股权激励”:适用于执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26号)的纳税人填报,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职工股权激励计划,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填报纳税人根据本年实际行权时股权的公允价格与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和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行权时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2列金额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3.第3行“二、职工福利费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的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职工福利费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4.第4行“三、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填报第5行金额或者第5+6行金额。   5.第5行“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适用于按照税收规定职工教育经费按比例税前扣除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年度发生的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金额,不包括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发生额,不包括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4列“以前年度累计结转扣除额”:填报纳税人以前年度累计结转准予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余额。   (5)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不包括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2+4列的孰小值填报。   (6)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7)第7列“累计结转以后年度扣除额”:填报第2+4-5列金额。   6.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适用于按照税收规定职工培训费用允许全额税前扣除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年度发生的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职工教育经费本年实际发生额中可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100%)。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2列金额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7.第7行“四、工会经费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度拨缴工会经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工会经费支出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工会经费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8.第8行“五、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填报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按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计算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第1列及第2列孰小值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9.第9行“六、住房公积金”:填报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住房公积金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住房公积金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住房公积金金额,按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计算的住房公积金金额、第1列及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10.第10行“七、补充养老保险”:填报纳税人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补充养老保险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补充养老保险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补充养老保险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11.第11行“八、补充医疗保险”:填报纳税人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医疗保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补充医疗保险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补充医疗保险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补充医疗保险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12.第12行“九、其他”:填报其他职工薪酬的金额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   13.第13行“合计”:填报第1+3+4+7+8+9+10+11+12行金额。   二、表内、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第4行=第5行或第5+6行。   2.第13行=第1+3+4+7+8+9+10+11+12行。   3.第6列=第1-5列。   4.第7列=第2+4-5列。   (二)表间关系   1.第13行第1列=表A105000第14行第1列。   2.第13行第5列=表A105000第14行第2列。   3.若第13行第6列≥0,第13行第6列=表A105000第14行第3列;若第13行第6列<0,第13行第6列的绝对值=表A105000第14行第4列。   政策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5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年版)》的公告   2、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57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年版)》部分表单样式及填报说明的公告
2019-04-23 15:41:29
你好,你职工薪酬表需填,账载金额,实发金额,税收金额一致才不能调整
2018-05-25 11:35:13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