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怎么做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收到款项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购买相关资产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计提折旧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累计折旧。
同时摊销递延收益,账务处理是,
借:递延收益,
贷 :其他收益。

政府补助 分 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和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分别如何做会计账务处理
答: 1.①实际收到政府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②取得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③取得的资产按期计提折旧,同时分配递延收益 借: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日常活动】 营业外收入【非日常活动】 2.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怎么做
答: 借;银行存款,贷;其他收益。
我是一名会计,想问一下考个网络学历有用吗?
答: 众所周知会计人如果要往上发展,是要不断考证的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是怎么样,相关的政策有哪一些?
答: 你好,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会计与税务处理及政策梳理 一、会计处理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为两类:补偿已发生费用和补偿未来费用,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1. 补偿已发生费用 总额法:直接计入“其他收益”(与日常活动相关)或“营业外收入”(与日常活动无关)。 例如:收到补助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直接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例如,冲减“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2. 补偿未来费用 收到补助时:确认为“递延收益”。 例如: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递延收益”。 实际发生费用时: 总额法:按比例转入“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冲减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如“营业成本”“研发支出”等)。 二、税务处理 税务处理的核心在于判断政府补助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需满足以下条件(参考财税) 151号、财税) 87号): 1. 不征税收入的条件: 资金拨付文件明确专项用途; 政府部门有专门管理办法或要求; 企业单独核算该资金及支出。 税务处理:收到时不纳税,但相关支出形成的费用/资产折旧不得税前扣除。 2. 应税收入的情形: 若不符合不征税条件,需在收到时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收到1000万元补助未满足专项用途条件,需缴纳25%企业所得税(250万元)。 3. 收入确认时点(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第17号公告): 会计上分期确认收入的,税务处理可选择在“实际发生支出时”或“收到补助当年”确认收入。 三、相关政策依据 1. 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收益的分摊原则。 2. 税务政策: 财税) 151号:明确财政性资金一般需计入收入总额; 财税) 87号: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可作为不征税收入; 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第17号公告:规范收入确认时点。
- 免费提问
- 极速解答
- 紧急催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