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对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摊销时,应借记( )账户。 A.投资收益 B.其他业务成本 C.营业外支出 D.管理费用 15.“债权投资”账户核算企业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 ( )。 A.摊余成本 B.实际成本 C.公允价值 D.账面价值
1/1087
2021-05-27
乙产品由两道工序经加工制成,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一次投入的,其工时消耗定额为20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为12小时,第二道工序为8小时(各工序在产品在本工序的加工程度,按完成本工序所需加工量的50%计算)。本月完工产品450件,各工序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20件,第二道工序30件。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累计为:直接材料费用12500元,直接人工费用9600元,制造费用12000元。 要求: (1)分工序计算完工率及约当产量。 (2)按照约当产量比例法(加权平均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1/2144
2020-05-27
公积金公司比例调整需要带哪些东西?还有原本员工平均工作额变动需要怎弄?退休人员退出公积金缴纳需要做什么?
3/1077
2017-05-25
打算用闲置资金购买万科A股票4万股,万科A已发放的现金股利每股24元,预计未来2年股利为4第2年末每股收益为4.8元,到时小辣椒将以15倍市盈率卖出万科A的4万股, ①如果小辣椒的必要收益率是12%,试计算万科A的现值是多少?何为必要收益率? ②如果现在小辣椒以毎股40元买入万科A,持有到第2年末,那么小辣椒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股票账面价值有什么作用 ③试计算奶茶店银行贷款的资本成本是多少?如果同类型奶茶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2%,计算奶茶店的净现值是多少?如何解释奶茶店的净现值?
6/1015
2021-07-12
季报的 就按照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年报的 也就是企业所得税汇算就按照: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
1/1288
2019-05-13
老师你好,为什么这题股权的资本成本不是=11%+1.41*(11%-9.2%)a啊?
1/1083
2021-01-06
老师,第一张图的BD有没有矛盾,第二第三张图的资金成本是什么意思,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不一样吧
4/178
2021-09-03
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折旧是不是这张表不用填
4/586
2019-07-09
固定资产平均年限折旧额为什么每期折旧额不固定
1/295
2022-03-29
企业所得税年度报表中的资产总额平均值如何填写
1/4202
2019-05-05
老师,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资产总额平均值怎么计算的
1/1433
2022-05-16
请问下,年报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季度平均值怎么算
1/3444
2020-04-08
有河北省廊坊市的医疗交费基数用的省平均工资吗
1/574
2019-01-19
计算:假定甲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30500 元,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10%,最高支付限额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6 倍,医保报销比例为 90%;分析下列参保人(张某、李某、赵某)发生的医疗费用情况。 (1)张某发生的医疗费用 12500 元 (2)李某发生的医疗费用 3800 元 (3)赵某发生的医疗费用202200 元
1/605
2022-12-07
老师,请问 1、给全资子公司注入资本金,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对不对? 2、给全资子公司拨日常经营费用,应该怎么入账,计入什么科目?
1/2219
2022-04-01
为什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费用增加,资产增加呢?成本费用增加能理解,但是贷记累计折旧不就相当于减少固定资产,资产减少了吗
1/2985
2019-05-10
乙产品由两道工序经加工制成,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一次投入的,其工时消耗定额为20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为12小时,第二道工序为8小时(各工序在产品在本工序的加工程度,按完成本工序所需加工量的50%计算)。本月完工产品450件,各工序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20件,第二道工序30件。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累计为:直接材料费用12500元,直接人工费用9600元,制造费用12000元。 要求: (1)分工序计算完工率及约当产量。 (2)按照约当产量比例法(加权平均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1/2196
2021-10-08
请问如果公司是2019年9月份成立的,做汇算清缴时的信息表中资产总额填平均值,应该填那个数
3/1865
2020-04-04
老师,明年社保要求实缴,我们公司人员工资很高,40多人,平均工资2万多吧,如果明年社保实缴,我们至少还要支出10万的成本费用。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规避吗
1/486
2018-12-18
老师好,请问要算备注里每个员工的提成怎么算?备注里人数按平均数取得金额栏里的数,最后还要算每个员工总的提成
2/1840
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