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于暂估的费用,跨年发票到了后,差额部分如何处理
3/983
2022-01-25
我明天7月1号抄好税,就能开发票了吧?7月15号之前暂时不用申报纳税不用清卡也能开发票,对吧?
1/271
2019-06-30
请问老师,金融企业发放贷款后自结息日起90天内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按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自结息日起90天后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暂不缴纳增值税,待实际收到利息时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这是什么意思,没有明白,请老师给举个例子讲解,谢谢!
6/6979
2022-01-22
某企业月初原材料借方余额为2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为0.2万元,当月入库材料计划成本为6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1.8万元,当月领用材料计划成本为45万元,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 A. 35.7 B. 33.4 C. 35 D. 34.3 【答案】D 【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率 =(0.2-1.8)÷(20+60)×100%=-2% 结存材料的差异 =(20+60-45)×(-2%)(为什么不是用45*(1-2%)?=-0.7(万元) 结存材料的成本 =(20+60-45)-0.7=34.3(万元)
1/1583
2021-11-24
公益性机构捐款20000元,则其应纳增值税额为多少2015会计继续教育题目
1/612
2015-12-26
18年购设备50万元一次性进入费用,年末没做纳税调整,应该怎样处理
1/664
2019-11-11
甲公司2019年9月1日结存材料计划成本4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6万元,本月购入材料实际成本2012万元,以计划成本2000万元验收入库,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1500元。算出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结存材料实际成本
1/628
2022-12-08
1、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13年1月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为1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125万元,这些暂时性差异均不是因为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自2014年1月 1日起,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变为15%。甲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各年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2013年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该公司2013年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包括以下事项: (1) 2013年1月1日,自证券市场购入当日发行的一项5年期到期还本付息国债,甲公司将该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当年确认利息收益40万元。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 (2)因违反税收政策需支付罚款60万元,款项尚未支付。 (3) 2013年7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某股票,
1/375
2022-11-01
差额纳税发票怎么开
1/766
2017-06-13
老师,什么是差额纳税
1/451
2021-01-13
单位一次性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在扣缴个人所得税时可否按月分摊扣除
1/548
2015-10-28
老师 一般纳税人异地预交了增值税和增税附加 申报抵扣的时候预交的附加税的是和预交的增税一起填在 表四吗?
1/1112
2020-02-25
老师,公司暂时停业的话国税地税每次月如何报税
2/478
2016-12-19
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请问这个“或者”,是可以‘’任意‘’二选一的意思吗?
1/977
2016-08-26
以下符合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规定的有(  )。 A.纳税人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实际收款日期的当天 B.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C.纳税人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委托方支付加工费的当天 D.纳税人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1/338
2024-03-30
房屋装修50万,发生的次月开始分摊,那么我的进项税额比较大不想一次勾选,是不是暂时放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留抵税额?
3/303
2019-08-26
冲暂估:第一个分录 借 原材料1000 贷 应付账款-暂估材料 -1000 第二个分录 借 原材料1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160 贷应付账款1160 我想问第一个分录是什么意思不理解,是什么情况才要这样做。看的不明白这个。做在同一个凭证上的
2/236
2019-03-01
请问一般纳税人差额纳税,填写增值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中,第10列和第14列应该相等还是不相等啊?
1/1000
2020-07-14
在填写纳税人信息表时 下面有个投资方经济性质这个不知道怎么填写
1/16988
2018-07-16
暂估的成本纳税调增,在哪个表填,具体编号
1/1579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