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文具公司生产某种乒乓板,年销量为 100000副,每副售价为7元,生产能力尚有50000副的潜力,最近有一国外订单,要求订购60000副,单价为5元,客户提出订单是一整体,可以接受或不接受,但不能变动供应数量,年产量100000副的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 400000 直接人工 50000 固定成本 150000 总成本 600000 对此项订货,公司内进行讨论。 1、销售部经理认为,为了满足出口需要,内销减少10000副是可以的,但要损失20000元不合算(原单价7元,出口单价5元,每副少2元) 2、生产部经理认为不应影响内销售,他可以动员工人加班,只要支付26000元加班工资就可以增产10000副产品。 3、会计部经理认为生产150000副的单位成本为5.5元,生产160000万副的单位成本为5.6元,都比售价高,不应接受该订单。 你认为应不应接受这一订单?为什么?这三种意见你认为哪一种 意见较合理? 专注的钢笔 于 2022-12-06 19:06 发布
1/302
2023-12-15
合作社账面没有钱,成员出资购买的农资,可不可以借产品物资贷其他应付款?
1/855
2019-03-19
车间焊接阁楼入固定资产时属房屋建筑物?还是可以与设备一起结转生产线固定资产?
1/1826
2019-12-15
无形资产预计使用10年,3年后发生减值,减值后重新确认尚可使用年限5年,这个时候计提摊销是按减脂后的账面价值除以5年还是7年啊?
2/2180
2019-07-11
本月出售无形资产专利一项,合同已经签订,款已经收到,发票未开出,可以确认所得税收入了吗?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
4/674
2020-03-02
老师,您好,我刚接手一家公司的账,之前是代账会计做的,有一笔账我糊涂了。想再确认一下,就是买的固定资产开的是专票,是可以抵扣的,对吧
5/18
2025-03-19
甲公司2018年1月份生产产品领用原材料2000千克,单位成本为1.2元;确认生产人员工资5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应记入“生产成本”科目的金额为(  )元。
1/2952
2020-03-27
请麻烦帮我辨识下这张发票的真假,平时看发票的反面都有字,这个没有
1/572
2016-07-22
老师我不太能分辨权责和收付 他们的不同或者说是判别标准是什么啊
1/501
2021-09-27
固定资产出售最后到结转的时候,新的会计准则写的是贷记资产处置损益认为是获利,老板的是贷记营业外收入,那到底该是哪一个
1/346
2019-01-07
老师好,我们采购一个固定资产,首付款已经支付,对方也给开具了首付款金额的发票,我目前还不能确认资产,这个该计入什么科目呢?
6/240
2023-12-20
甲公司持有某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原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为80 000元,2016年末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 000元;甲公司2016年因产品售后服务确认了100 000元的预计负债。除上列项目外,甲公司其他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不存在差异。甲公司2016年的会计利润为600 000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期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均无余额。 要求: (1)计算下列项目金额: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 (2)编制确认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1/4934
2020-03-19
待抵扣是认证了但是暂时不能抵扣的,比如购买不动产的需要第二年抵扣的40%,就应该放在待抵扣里面。
1/646
2017-12-03
老师,您好,请问我的数据准备区内有9张农产品发票,3月分已经认证抵扣了,为什么我每次数据准备区导入数据的时候他还会出现了
4/955
2019-06-13
您好,老师,我们是农产品核定扣除的企业,现在购入一批农产品,发票和货都到了,每张发票开具的数量比较大,可我们这个月加工,销售数量好小,我有两个问题(1)我能按发票先购入吗,如果下月填农产品核定扣除那张表就填期初可以吗(2)开的那些专票我在后面的销售或加工时再认证可以吗
1/780
2020-08-03
购进农产品税率3%,需不需要认证勾选
1/2249
2019-09-01
计算方法是按审计确认的货币资金余额加上清算期间取得或入账的财产,加上非货币性资产处置变现收入,减去非货币性资产处置变现损失,余额即为余额为清算货币财产,剩余具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为清算非货币财产。。这话对吗?
1/305
2019-03-25
那用投资款购买的固定资产怎么可以减掉啊
3/915
2017-03-22
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可以一次性计提折旧吗
1/2121
2022-04-18
老师,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可以直接弥补亏损吗?
2/80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