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商业实质的判断要素
一、判断条件
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不同时相同即可)
2.使用换入资产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继续使用换出资产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二、判断商业实质时对资产类别的考虑
1.企业在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还可以从资产是否属于同一类别进行分析,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因其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不同。
2.不同类别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不同大类的非货币性资产,比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都是不同类别的资产。
3.同类别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通常较难判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账务处理怎么做?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按照处置资产相同的处理,换入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
借: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换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或借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银行存款等
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
借: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倒挤)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银行存款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商业实质的判断要素都有什么?通过上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员们应该对此判断条件和考虑因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认知,本质上来说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在财务中需要考虑到是否有商业上的价值,在财务处理上则是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当然,如果你们对于小编老师上文提及到的相关知识有疑问,那么可以以来本网站上找会计老师进行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