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选择
一、第一层次: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
定义与特点
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基于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中未经调整的报价。这类市场具有高流动性、高频交易和透明定价的特点,例如证券交易所。根据IFRS 13第72段,活跃市场的报价被视为最可靠的公允价值来源,因其直接反映市场实时交易数据。
二、第二层次:可观察的间接输入值
定义与特点
第二层次依赖可观察的市场数据,但需通过调整或间接推导得出估值。这些数据包括类似资产的市场报价、非活跃市场的交易数据,或通过利率、信用风险溢价等参数推算的结果。
三、第三层次:不可观察的输入值
定义与特点
第三层次完全依赖企业自行假设或估值模型,例如未来现金流折现法(DCF)或蒙特卡洛模拟。这类输入值缺乏市场验证,主观性较高,常见于非流动资产或复杂金融工具(如私募股权、衍生品)。
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是什么?
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体现在可靠性、可操作性较差,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公允判断难度大,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固然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的当时价值,但是若该项资产价格总是频繁变动,必然会导致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波动性变化。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公允价值,即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选择?整体上来说,在上文提及到的相关财务知识中,小编老师已经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分开阐述,学员们读完之后应该对此有所了解的。不过小编老师需要提醒学员们,对于公允价值三层次的知识理解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最为关键的就是需要对此选择应用有所掌握的,如果你们对此方面的内容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欢迎你们来本网站上免费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