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是什么

2023-07-24 12:57 来源:网友分享
857
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是两种计算现金流量的方法。直接法根据现金流入和流出直接计算,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侧重于实际记录。间接法则利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包括经营、投资、筹资及其他现金流量,强调财务报表中各账目之间的相互联系。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帮助分析师解读公司财务状况,分析运营能力,判断发展趋势,提高经营水平,有助于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是什么" alt="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是什么" width="450" border="0" vspace="0" />

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是计算现金流量的两种方法。

现金流量表直接法是根据现金流入和流出直接计算现金流量表。直接法是从实际的现金收支统计及记录,对收付现金进行统计,最后形成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个部分,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表等组成。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是利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来得出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是通过对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其他财务报表中相关账目进行分析来计算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其中包括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筹资现金流量及其他现金流量四个部分,最后得出的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实际的经营现金的流向及金额。

从上可以发现,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最大区别在于,直接法着重于现金流量表实际的现金收支,侧重于实际记录,而间接法则强调通过计算的计算,以及从财务报表中的各账目之间的相互联系,最终得出实际的现金流量表。

拓展知识: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帮助财务分析师更有效地解读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公司的运营能力,以及准确判断公司的发展趋势,提高公司的经营水平,有助于公司长期安全可持续发展。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企业重组义务确认与计量原则
    企业重组义务确认与计量原则是什么?按照小编老师的理解,这个问题应该是需要将其拆分为两个部分的,第一个部分则是企业重组义务的确认,第二部分则是企业重组义务的计量。首先,企业重组义务的确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才可以的,这点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章阐述,而对于计量原则的理解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章中进行一一阐述,如果你们对此内容有兴趣,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试试。
    2025-08-25 16
  • 公司注销时留抵进项税额能否退还
    公司注销时留抵进项税额能否退还?按照相关事项的公告,对于企业在申请注销时发现还有留抵增值税进项税额,那么这个时候企业是不可以直接申请退回的,但是特殊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则是可以申请退回的;那么在下述文章中,小编老师将会分别从一般情况下不可退回和清算所得中的处理角度给你们阐述这个留抵增值税进项税的退税处理,如果你们有这方面的兴趣,都是可以来阅读下述文字。
    2025-08-28 16
  •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有哪些?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相关规定,对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迹象,主要的判断的标准一般会有两种情况的,分别是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的收回事有价值显著低于其账面价值,还有一种就是控制权、无公允报价等等,这方面的判断标准的详细介绍资料,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在下述文章中,希望对你们理解学习有所启发的。
    2025-09-04 6
相关问题
  • 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还有直接法每个科目对应的现金流量明细能详细举例吗?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直接确定每笔涉及现金收支业务的属性,归入按现金流动属性分类形成经营、投资、筹资三部分的现金收支项目。二者的现金流入流出净额合计就得到一个单位整个期间的现金净流量。 间接法是将直接法中的一部分现金流通过间接的方法倒推出来,以分析这部分现金流在会计核算上的来龙去脉,即将直接法下的经营现金流量单独拿出来,以企业当期的净利润为起点根据不同的调整项目倒推出当期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间接法下可以从另外一个会计职业角度(直接法下现金流量项目是从收支业务本身划分的)看出企业期间内的金银现金流量来源。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直接法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账务处理记录通过公式计算出来,或者编制首付实现制的分录来统计形成。但是对于财务信息化的单位而言,一般可考虑通过辅助核算项目来实现——即对于每个现金流量项目的会计科目,发生一笔收支业务时,就确定该业务是属于那个现金流量收支项目。然后,期间结账之后,按期间的现金流量科目相关的明细账及其上的现金流量收支项目即可统计出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表。 对于间接法,理解上似乎难于直接法。有时候,对于那些调增、调减的项目,对照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时不知道到底是应该在净利润基础上增加呢,还是减少。现在就这方面的理解说明如下: 将净利润调增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本质是剔除影响利润不影响现金收支的因素,如减值准备,剔除非经营活动的损益变动因素,如固定资产处置或报废损益,考虑不影响利润但是影响现金收支的经营活动因素,如存货变动、应收和应付变动等。 (1)影响损益但不影响现金收支的业务:当期计提的减值损失(扣除转回的)计入了当期损益,减少当期净利,故作为调增项目。 又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进入期间费用的降低了净利,但是没有现金收支发生,而且属于经营环节的,故作为调增项目;而进入制造费用的部分,如果销售了专为成本应该作为调增项目,转入期末存货的导致存货增加在存货调节时扣除了,本处也就要一并作为调增项目处理。 (3)影响损益但是不属于经营环节的业务:固定资产报废/ 处置净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不属于经营环节的财务费用都是的。这部分要逆向调整。 (4)与损益无关但影响经营现金变动的业务:通常指的是经营性应收、应付以及存货、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这些项目变动表面与损益无关,但是潜在分析中,还是相关的。以存货为例,不考虑减值的期末存款额减去期初存货额的差额,增加的作为净利润调减项,而减少的作为净利润调增项。因为,存货减少的,到那里去了?到成本里去了。到成本的部分不是要降低利润么?所以作为利润的调增项目。 这种理解有时候总觉得不得要领。有人也总结为,应付增加的就增加,减少的就减少,但是我认为这还是不够简洁或通俗易懂。看得多遍按如下原则理解这部分调增项目更加高效: 经营性资产的减少=资产的变现即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调增;反之,是资产的买入,现金流出,作为调减项。 经营性负债的增多=借款的增加即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调增;反之,是借款的偿还,现金流出,作为调减项。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技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企业现金流量表应以直接法编制,同时在补充资料中运用间接法,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虽然在准则指南中介绍了间接法的编制方法,但由于部分会计人员还不能全面熟练地对调整项目进行分析,因此给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带来一定难度。笔者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一套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即运用调整分录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金额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运用调整分录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金额法的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这两种方法均要编制调整分录,且调整分录借贷的对象均是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项目,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会计科目。我们可以针对调整分录的特点,进行分析。 在编制调整分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涉及到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分录挑选出来,合并成一个汇总调整分录,则这个汇总调整分录仍将保持借贷平衡,并不难判定:此汇总调整分录中,所有利润表损益类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等于企业本期“净利润”,所有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等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而这两个金额正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间接法列示内容的首行和末行。由于间接法遵循“净利润%2B调整项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等式,汇总调整分录也遵循借贷平衡规范,所以汇总调整分录中,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之外的其他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必然等于间接法中的调整项目金额之和。 依据上述原理,我们就可以用调整分录去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的金额。 二、方法介绍: (一)编制程序 第一步,在编制调整分录过程中,将涉及到利润表损益类项目或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分录挑选出来; 第二步,设计现金流量表间接法工作底稿(样式见下例),并将利润表上“净利润”项目和现金流量表主表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金额,直接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的“净利润”栏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栏; 第三步,对挑选出来的调整分录,剔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后,进行逐项分析,并将金额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调整项目的“调整分录”栏; 第四步,计算间接法工作底稿“调整分录”栏,用贷方减去借方,得出各调整项目的“计算数”; 第五步,将间接法工作底稿的“计算数”栏金额填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二)应用举例 沿用现金流量表准则指南的例题(由于篇幅所限,例题资料和调整分录略),具体阐述该方法的运用。 在25笔调整分录中,涉及利润表损益类项目或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调整分录有:(1)、(2)、(3)、(4)、(5)、(6)、(7)、(8)、(9)、(10)、(11)、(12)、(14)、(16)、(18)、(19)、(20),计17笔。 首先,将利润表“净利润”237 901和现金流量表主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1 145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数栏。然后,对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之外的各项目分析如下: 第(1)笔调整分录,应收账款300 000过入“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借方;应收票据200 000过入“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贷方;应交税金51 0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资方。 第(2)笔调整分录,应付票据100 0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借方;存货5 300过入“存货的减少(减:增加)”贷方。 第(3)、(4)、(5)笔调整分录,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外,无其他项目,不予分析。 第(6)笔调整分录,预提费用11 500和长期借款10 000过入“财务费用”贷方。 第(7)笔调整分录,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30 000、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16 500过入“投资损失(减收益)”借方;短期投资15 000过入“投资损失(减收益)”贷方。 第(8)笔调整分录,应交税金102 399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贷方。 第(9)笔调整分录,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300 000累计折旧150 000过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损失(减收益)”借方;固定资产400 000过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损失(减收益)”贷方。 第(10)笔调整分录,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300、累计折旧180 000过入“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借方;固定资产200 000过入“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贷方。 第(11)笔调整分录,坏账准备900过入“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转销的坏账”贷方。 第(12)笔调整分录,待摊费用100 000过入“待摊费用摊销”贷方。 第(14)笔调整分录,累计折旧100 000过入“固定资产折旧”贷方。 第(16)笔调整分录,无形资产60 000过入“无形资产摊销”贷主。 第(18)笔调整分录,两笔应付工资300 000分别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借方和贷方。 第(19)笔调整分录,应付福利费42 0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贷方。 第(20)笔调整分录,应交税金239 555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借方;应交税金161 5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贷方。 也许大家注意到,其结果和现金流量表准则指南中的例题答案略有不同,其原因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发布后,财政部对现金流量表增值税项目进行了简化,取消了“补充资料”中的“增值税增加净额(减:减少)”项目,增值税有关内容分别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反映,同时根据具体准则执行情况增列了“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预提费用”、“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等项目,并对某些项目的名称进行了修改。 综上所述,运用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简便方法,降低了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难度,解决了调整项目中难度较大的“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减:增加)”和“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减:减少)”的计算问题,进行项目分析时也非常简化直观,只要做到对调整分录的挑选和归纳不重不漏,可以确保准确平衡。

  • 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差距较大可能是什么原因

    你好,过多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国企大型设备行业折旧金额很高,计算结果差异很大

  • 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怎么变为直接法的现金流量表?

    您好,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情况等信息。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时,调增、调减项目的确定原则: 1.调整事项属于利润表项目 (1)使净利润减少,调增; (2)使净利润增加,调减。 【提示】(1)计入在建工程或研发支出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不予调整;(2)调整时不考虑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如票据贴现息、现金折扣等)。 2.调整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项目 (1)资产负债表项目涉及的会计科目借方记录,调减; (2)在资产负债表项目涉及的会计科目贷方记录,调增。 (1)资产减值准备 (2)信用减值损失 (3)固定资产折旧(不含计入“在建工程”或“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固定资产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不含计入“在建工程”或“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无形资产摊销)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以 “-”号填列) (7)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8)净敞口套期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9)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10)财务费用(收益以“-”号填列)(不含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 (11)投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12)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增加以“-”号填列) (13)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少以“-”号填列)(只考虑对应所得税费用部分) (14)存货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不含计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部分) (15)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不含计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部分) (16)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少以“-”号填列)(不含计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部分)

  • 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怎么转换成直接法的现金流量表?

    你好同学, 您好,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情况等信息。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时,调增、调减项目的确定原则: 1.调整事项属于利润表项目 (1)使净利润减少,调增; (2)使净利润增加,调减。 【提示】(1)计入在建工程或研发支出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不予调整;(2)调整时不考虑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如票据贴现息、现金折扣等)。 2.调整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项目 (1)资产负债表项目涉及的会计科目借方记录,调减; (2)在资产负债表项目涉及的会计科目贷方记录,调增。 (1)资产减值准备 (2)信用减值损失 (3)固定资产折旧(不含计入“在建工程”或“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固定资产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不含计入“在建工程”或“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无形资产摊销)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以 “-”号填列) (7)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8)净敞口套期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9)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10)财务费用(收益以“-”号填列)(不含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 (11)投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12)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增加以“-”号填列) (13)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少以“-”号填列)(只考虑对应所得税费用部分) (14)存货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不含计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部分) (15)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不含计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部分) (16)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少以“-”号填列)(不含计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部分) 仅供参考,纯手打,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如满意,请给予五星好评以便更好地进行服务,谢谢!

  • 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有没有最简单的概述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直接确定每笔涉及现金收支业务的属性,归入按现金流动属性分类形成经营、投资、筹资三部分的现金收支项目。二者的现金流入流出净额合计就得到一个单位整个期间的现金净流量。   间接法是将直接法中的一部分现金流通过间接的方法倒推出来,以分析这部分现金流在会计核算上的来龙去脉,即将直接法下的经营现金流量单独拿出来,以企业当期的净利润为起点根据不同的调整项目倒推出当期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间接法下可以从另外一个会计职业角度(直接法下现金流量项目是从收支业务本身划分的)看出企业期间内的金银现金流量来源。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直接法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账务处理记录通过公式计算出来,或者编制首付实现制的分录来统计形成。但是对于财务信息化的单位而言,一般可考虑通过辅助核算项目来实现——即对于每个现金流量项目的会计科目,发生一笔收支业务时,就确定该业务是属于那个现金流量收支项目。然后,期间结账之后,按期间的现金流量科目相关的明细账及其上的现金流量收支项目即可统计出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表。   对于间接法,理解上似乎难于直接法。有时候,对于那些调增、调减的项目,对照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时不知道到底是应该在净利润基础上增加呢,还是减少。现在就这方面的理解说明如下:   将净利润调增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本质是剔除影响利润不影响现金收支的因素,如减值准备,剔除非经营活动的损益变动因素,如固定资产处置或报废损益,考虑不影响利润但是影响现金收支的经营活动因素,如存货变动、应收和应付变动等。   (1)影响损益但不影响现金收支的业务:当期计提的减值损失(扣除转回的)计入了当期损益,减少当期净利,故作为调增项目。   又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进入期间费用的降低了净利,但是没有现金收支发生,而且属于经营环节的,故作为调增项目;而进入制造费用的部分,如果销售了专为成本应该作为调增项目,转入期末存货的导致存货增加在存货调节时扣除了,本处也就要一并作为调增项目处理。   (3)影响损益但是不属于经营环节的业务:固定资产报废/ 处置净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不属于经营环节的财务费用都是的。这部分要逆向调整。   (4)与损益无关但影响经营现金变动的业务:通常指的是经营性应收、应付以及存货、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这些项目变动表面与损益无关,但是潜在分析中,还是相关的。以存货为例,不考虑减值的期末存款额减去期初存货额的差额,增加的作为净利润调减项,而减少的作为净利润调增项。因为,存货减少的,到那里去了?到成本里去了。到成本的部分不是要降低利润么?所以作为利润的调增项目。 这种理解有时候总觉得不得要领。有人也总结为,应付增加的就增加,减少的就减少,但是我认为这还是不够简洁或通俗易懂。看得多遍按如下原则理解这部分调增项目更加高效:   经营性资产的减少=资产的变现即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调增;反之,是资产的买入,现金流出,作为调减项。   经营性负债的增多=借款的增加即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调增;反之,是借款的偿还,现金流出,作为调减项。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技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企业现金流量表应以直接法编制,同时在补充资料中运用间接法,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虽然在准则指南中介绍了间接法的编制方法,但由于部分会计人员还不能全面熟练地对调整项目进行分析,因此给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带来一定难度。笔者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一套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即运用调整分录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金额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运用调整分录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金额法的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这两种方法均要编制调整分录,且调整分录借贷的对象均是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项目,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会计科目。我们可以针对调整分录的特点,进行分析。   在编制调整分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涉及到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分录挑选出来,合并成一个汇总调整分录,则这个汇总调整分录仍将保持借贷平衡,并不难判定:此汇总调整分录中,所有利润表损益类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等于企业本期“净利润”,所有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等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而这两个金额正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间接法列示内容的首行和末行。由于间接法遵循“净利润+调整项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等式,汇总调整分录也遵循借贷平衡规范,所以汇总调整分录中,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之外的其他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必然等于间接法中的调整项目金额之和。   依据上述原理,我们就可以用调整分录去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的金额。   二、方法介绍:   (一)编制程序   第一步,在编制调整分录过程中,将涉及到利润表损益类项目或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分录挑选出来;   第二步,设计现金流量表间接法工作底稿(样式见下例),并将利润表上“净利润”项目和现金流量表主表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金额,直接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的“净利润”栏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栏;   第三步,对挑选出来的调整分录,剔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后,进行逐项分析,并将金额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调整项目的“调整分录”栏;   第四步,计算间接法工作底稿“调整分录”栏,用贷方减去借方,得出各调整项目的“计算数”;   第五步,将间接法工作底稿的“计算数”栏金额填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二)应用举例   沿用现金流量表准则指南的例题(由于篇幅所限,例题资料和调整分录略),具体阐述该方法的运用。   在25笔调整分录中,涉及利润表损益类项目或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调整分录有:(1)、(2)、(3)、(4)、(5)、(6)、(7)、(8)、(9)、(10)、(11)、(12)、(14)、(16)、(18)、(19)、(20),计17笔。   首先,将利润表“净利润”237 901和现金流量表主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1 145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数栏。然后,对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之外的各项目分析如下:   第(1)笔调整分录,应收账款300 000过入“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借方;应收票据200 000过入“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贷方;应交税金51 0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资方。   第(2)笔调整分录,应付票据100 0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借方;存货5 300过入“存货的减少(减:增加)”贷方。   第(3)、(4)、(5)笔调整分录,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外,无其他项目,不予分析。   第(6)笔调整分录,预提费用11 500和长期借款10 000过入“财务费用”贷方。   第(7)笔调整分录,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30 000、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16 500过入“投资损失(减收益)”借方;短期投资15 000过入“投资损失(减收益)”贷方。   第(8)笔调整分录,应交税金102 399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贷方。   第(9)笔调整分录,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300 000累计折旧150 000过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损失(减收益)”借方;固定资产400 000过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损失(减收益)”贷方。   第(10)笔调整分录,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300、累计折旧180 000过入“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借方;固定资产200 000过入“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贷方。   第(11)笔调整分录,坏账准备900过入“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转销的坏账”贷方。   第(12)笔调整分录,待摊费用100 000过入“待摊费用摊销”贷方。   第(14)笔调整分录,累计折旧100 000过入“固定资产折旧”贷方。   第(16)笔调整分录,无形资产60 000过入“无形资产摊销”贷主。   第(18)笔调整分录,两笔应付工资300 000分别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借方和贷方。   第(19)笔调整分录,应付福利费42 0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贷方。   第(20)笔调整分录,应交税金239 555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借方;应交税金161 5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贷方。   也许大家注意到,其结果和现金流量表准则指南中的例题答案略有不同,其原因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发布后,财政部对现金流量表增值税项目进行了简化,取消了“补充资料”中的“增值税增加净额(减:减少)”项目,增值税有关内容分别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反映,同时根据具体准则执行情况增列了“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预提费用”、“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等项目,并对某些项目的名称进行了修改。   综上所述,运用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简便方法,降低了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难度,解决了调整项目中难度较大的“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减:增加)”和“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减:减少)”的计算问题,进行项目分析时也非常简化直观,只要做到对调整分录的挑选和归纳不重不漏,可以确保准确平衡。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