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外收入和利得是会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两者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没有参与其主营业务,而另行从事的其他活动所得的收入。例如:投资收益以及借款利息,销售产品外收取的手续费,罚款等等均可作为营业外收入。
利得是指企业在营业或营业外所取得的收入超出其费用,而得到的经济利益。因此,营业外收入可能不是利得,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判断。举例说明,因重大水灾影响,某企业捐献了1000元,则1000元可作为营业外收入,但不能算利得,因为其不算是营业外的利润性收入。
总的来说,营业外收入是企业一个财务收入的总体,而利得则是企业营业外收入中实际增加的财务利益,一般情况下,营业外收入也可以称为利润,但不能简单地认为营业外收入和利润概念完全相同。
拓展知识:营业外收入也可以分为两类:当期营业外收入和非当期营业外收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出售应收款和其他收入;非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包括:理财活动所得的收益、出售非流动性资产和其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