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有哪些?

2023-03-06 20:32 来源:网友分享
11
无形资产摊销是把一次性支出拆分成多个相等的摊销数额,来降低每期的支出或利润及税金。常见的摊销方法有线性摊销法、加急摊销法、双重摊销法、转换摊销法、普通摊销法等,摊销期限按照会计月、季度、半年、一年等不同时间单位确定。

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有哪些?" alt="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有哪些?" width="450" border="0" vspace="0" />

无形资产摊销指的是把一次性支付的无形资产在多期内进行摊销,在单位时间内将一次性的投资分成多个相等的摊销数额,以此降低企业每一期的支出或利润和税金。

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线性摊销法:按照资产的总体评估金额,将资产的价值摊销到固定期限内,即按照完全线性累计摊销比例,摊销金额越大,摊销期间越长。

2.加急摊销法:采用按时间期限摊销的方法,不按照资产价值比例摊销,每年摊销金额均等,每期摊销金额大小也是均等的。

3.双重摊销法:采用结合性摊销法,即先采取线性摊销法将资产价值摊销,然后再施行加急摊销法,把剩下的部分进行摊销,从而减少摊销的时间期限,增加摊销的比例。

4.转换摊销法:把无形资产的价值,用一定的现金价值折算折算出可以摊销的支出,并以每期的价值进行摊销,多用于价格波动较大的无形资产。

5.普通摊销法:把一次性固定支出,按照一定的额度摊销,范围限定在两个月或更短的摊销期内。

拓展知识:摊销期间的摊销项目,一般以公司的会计月为摊销期间单位,也可以按照季度、半年、一年来确定摊销期限。摊销只属于会计处理,而不是企业的实际支出,对于实际收支并无影响。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中农信达财务软件怎么样
    中农信达财务软件是一款高端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财务流程规范化、数据智能化、财务自动化,以及报表填写、审核、打印等,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2023-03-06 4
  • 销售净收入是怎么计算的?
    净销售收入是衡量公司实际运营期间收入和成本金额的指标,它可以帮助评估公司实际营运状况,总销售额包括任何营销或其他折扣,但不包括税金和其他费用,净销售收入可以衡量公司可持续性,也是进行长期规划和决策的依据之一。
    2023-03-06 11
  • 销售净利率的计算公式?
    销售净利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由营业利润减去所得税,除以销售收入得出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出公司对销售收入所能获取的实际利润,作为评价企业价值的重要参考因素,并且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分析其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提高其销售净利率。
    2023-03-06 4
  • 来肯云商财务软件怎么样
    肯云商财务软件旨在帮助企业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通过账单自动核对、会计报表处理、自动生成凭证等功能,使其可以更有效、便捷地管理财务数据,从而节省时间和资源,并可以提升企业的财务水平。
    2023-03-06 5
  • 销售的相关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企业销售过程中出现的收入、支出、费用的标准格式,销售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分录包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应收账款以及销售增值税等。
    2023-03-06 5
  • 易代账财务软件怎么样
    易代账财务软件是一款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专业软件,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能,支持税收优惠功能,可根据企业特殊要求定制财务报表,能够有效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2023-03-06 9
相关问题
  • 现行的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有哪些缺陷

     现行的无形资产摊销各有优劣,需要根据自己单位的企业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摊销方法 一、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平均年限法,是将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均衡地分配于每一会计期间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无形资产取得总额/使用年限   二、产量法   产量法是指按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产量为基础来计算应摊销额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每单位产量耗费的无形资产价值相等为前提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单位产量摊销额=每期无期资产摊销额=每单位产量摊销额×该期实际完成产量   三、加速摊销法   加速摊销法是相对于每年摊销额相等的匀速直线摊销法而言的,是无形资产在使用的前期多计摊销,后期少计摊销,摊销额逐年递减的一种摊销方法,主要有加速摊销方法有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 老师,无形资产的摊销有哪几种方法

    同学 你好 一、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平均年限法,是将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均衡地分配于每一会计期间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无形资产取得总额/使用年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易于掌握。缺点是就符合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要求而言,不够理想。对稳定性强的无形资产,如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适合采用这种摊销方法。 二、产量法 产量法是指按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产量为基础来计算应摊销额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每单位产量耗费的无形资产价值相等为前提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单位产量摊销额=每期无期资产摊销额=每单位产量摊销额×该期实际完成产量 如果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工作量可以采用产品的生产产量或工作时数等进行确定,则适合使用这种摊销方法。

  • 请问无形资产的摊销额怎么算的 影响无形资产的营业利润的有哪些

    你好,购买价值除以使用年限

  • 无形资产的摊销发凡有方法有几种呢?

    你好!一、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平均年限法,是将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均衡地分配于每一会计期间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无形资产取得总额/使用年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易于掌握。缺点是就符合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要求而言,不够理想。对稳定性强的无形资产,如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适合采用这种摊销方法。 二、产量法 产量法是指按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产量为基础来计算应摊销额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每单位产量耗费的无形资产价值相等为前提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单位产量摊销额= 每期无期资产摊销额=每单位产量摊销额×该期实际完成产量 如果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工作量可以采用产品的生产产量或工作时数等进行确定,则适合使用这种摊销方法。 三、加速摊销法 加速摊销法是相对于每年摊销额相等的匀速直线摊销法而言的,是无形资产在使用的前期多计摊销,后期少计摊销,摊销额逐年递减的一种摊销方法。采用加速摊销法,目的是使无形资产成本在估计使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加速摊销方法有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1、余额递减法 余额递减法是在前期不考虑无形资产预计残值的前提下,根据每期期初无形资产的成本减去累计摊销后的金额和若干倍的直线法摊销率计算无形资产摊销额的一种方法。下面以双倍余额递减法为例予以说明,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摊销额=年初无形资产账面净值×年摊销率 其中,无形资产账面净值=无形资产成本-累计摊销额。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无形资产在后期的账面净值可能会低于其残值,因此,应在摊销转自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无形资产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再扣除预计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无形资产的成本减去预计残值后的金额乘以逐年递减的摊销率计算每年摊销额的一种方法。摊销率的分子代表无形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摊销率=无形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无形资产已使用年数和×100% 或者表示为: 年摊销率=年摊销额×100% 年摊销额=(无形资产成本-预计残值)×年摊销率 对于与知识、技术、产品更新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采用加速摊销法较之采用直线摊销法有更多的优点。具体表现在:首先,加速摊销法更符合配比原则,这类无形资产使用前期,由于明显处于垄断和独占地位,可以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模拟、仿制技术水平的提高,垄断地位会逐渐丧失,所带来的收益也会逐年减少。根据配比原则,对此类无形资产宜采用加速摊销方法。其次,加速摊销法更符合稳健性原则。采用加速摊销法,使得无形资产的前期摊销得多,后期摊销得少,如果无形资产被提前淘汰,剩余无形资产的成本也较少,因而风险较小。

  • 无形资产估值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1、市场价值法。该法根据市场交易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适用于专利、商标和版权等,一般是根据交易双方达成的协定以收入的百分比计算上述无形资产的许可使用费。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大多数无形资产并不具有市场价格,有些无形资产是独一无二的,难以确定交易价格,其次,无形资产一般都是与其他资产一起交易,很难单独分离其价值。   2、收益法。此法是根据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无形资产价值。诸如商誉、特许代理等。此法关键是如何确定适当的折现率或资本化率。这种方法同样存在难以分离某种无形资产的经济收益问题。此外,当某种技术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时,其无形资产可能不存在经济收益,因此不能应用此法进行计算。   3、成本法。该法是计算替代或重建某类无形资产所需的成本。适用于那些能被替代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也可估算因无形资产使生产成本下降,原材料消耗减少或价格降低,浪费减少和更有效利用设备等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从而评估出这部分无形资产的价值。但由于受某种无形资产能否获得替代技术或开发替代技术的能力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无形资产的经济收益很难确定,使得此法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