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损失是企业在反映资产账面价值较其历史成本低时,确认贷方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在明确损失根据时,企业在贷方确认一项特殊的减值损失。减值损失的会计分录一般如下:
1、贷方:资产处置收益
借方:减值损失
2、贷方:应收账款减值损失
借方:应收账款
3、贷方:存货减值损失
借方:存货
4、贷方:长期投资减值损失
借方:长期投资
5、贷方: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借方:固定资产
6、贷方: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借方:无形资产
资产减值损失一般由企业登记准确的计量成本、实际市值和历史成本等参数的比较决定,若企业的资产的市值不如历史成本,会证明该资产已减值,此时就需要企业对该资产进行减值处理,减值处理一般是把资产账面价值降低到与其实际市值接近的价值,以减轻企业的财务成本,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拓展知识:减值损失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会计折旧的方法,即根据资产的报酬率和历史成本,确定折旧金额,预计资产的净收益期满时的价值;另一种是估计损失法,即根据资产的实际价值,并结合市场形势、竞争形势以及经济、政治价格和货币汇率等等,来估算减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