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是什么?

2019-07-15 11:24 来源:网友分享
1508
关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是什么的问题,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是随着会计制度的改革等等因素产生的,本文主要讲述的就是二者在职责上的差异,并为大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希望通过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是什么?

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不是从来就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二者之间没有差异,因为当时是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决定财政政策,再决定税收政策和财务政策,并且税法与财务制度、会计制度三位一体,甚至在很长的时期内,企业利税不分,企业会计核算的核心指标是产值而非利润。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日益加强、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差异日渐明显。

税法负责本单位财产物资的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财产清查,健全保管、领用、维护、赔偿、报废、报损以及人员调动交接制度,保证账物相符。

而会计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以及生产、经营、供应、销售、劳动、技术措施等计划,按年、按季、按月进行编制,

并根据企业的经济核算责任制将各项计划指标分解下达落实,督促执行。根据生产经营发展和节约资金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合理核定资金定额,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根据管用结合和资金归口分级管理的要求,拟定资金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并组织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是什么?

会计制度与税法为什么会产生差异?

之所以产生差异,是因为二者对某些经济业务的认定及处理办法不一样,:比如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税法上一般只按年限法计算,会计里面除了年限法还有年数总和法等其他方法;比如对于企业计提的坏账,会计里是出于谨慎性原则,税法上却要求只有在实际发生了坏账损失后才允许税前抵扣;比如对于某些以公允价值变动计量的金融资产,税法上对于公允价值变动部分,一般在实际实现损益时才计入收入纳税;比如对于企业发生的招待费支出,税法上只承认60%可抵扣,剩余部分要税前调增;比如对于某些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费用,税法规定还可以加计扣除。

产生差异是因为二者的出发点不一样,税法更多是为了保证税收,另一方面也为了鼓励企业发展给了一些优惠政策;会计制度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侧重于对业务进行客观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当然,如果国家执行税务会计的话,那就没有差异了。

针对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是什么的这一问题,文中已作出详细的解答,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可以从多方面来进行分析,小编已在上文中为大家讲解了会计制度与税法职责上的差异,还将产生差异的原因为大家进行了说明,更多内容详情请关注会计学堂网。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在处理坏账时,会计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能确认巨额坏账准备,但税法一般不接受这种处理方式,因为这会严重损坏所得税税基。 在收入确认上,会计制度和税法虽然都遵循配比原则,但两者有所区别。会计上更注重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包括对象的配比和期间的配比,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税法则从保护税基、公平税负的角度对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加以规定。 在对可靠性原则的重视程度上,会计在一些情况下会放弃原则,以使会计信息更相关。例如,新会计体系扩大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而税法则始终坚持历史成本原则的运用,因为征税属于法律行为,对证据的可靠性要求较高,而历史成本恰好具备较强的可靠性。

  • 融资租赁为什么会计与税法有差异

     融资租赁相对经营租赁而言,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会计处理政策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企业所得税处理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五十八条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在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业务中都按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处理,但在资产初始成本计量、折旧计提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异,纳税人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根据税收会计差异,进行纳税调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融资租赁方式确认   会计上按照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归属程度,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第六条规定:符合下列一项或数项标准的,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3)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4)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5

  • 融资租赁为什么会计与税法有差异

     融资租赁相对经营租赁而言,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会计处理政策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企业所得税处理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五十八条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在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业务中都按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处理,但在资产初始成本计量、折旧计提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异,纳税人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根据税收会计差异,进行纳税调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融资租赁方式确认   会计上按照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归属程度,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第六条规定:符合下列一项或数项标准的,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3)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4)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5

  • 会计与税法6大差异

    1、会计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主要负责对组织内外资产、负债、权益变动的记录、汇总、分析、表示,以及组织内部经济活动的计量;而税法则是一门法律性的学科,主要负责对社会上的经济活动征收税收,规定纳税义务人必须遵守的纳税义务,以及具体税收计算、缴纳等实务。 2、会计工作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其主要工作是记录和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事项;而税法的对象是社会经济活动,其主要工作是确定纳税义务,规定减免税、免税、专案征税及税务实务等内容。 3、会计的内容涉及企业账簿的建立和完善,但不涉及征收税收;而税法的内容涉及征收税收,但不涉及企业账簿的建立和完善。 4、会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帮助企业改善内部管理,协助企业决策;而税法的最终目的是收集社会经济活动的税收,保证国家正常收支,维护政府的财政稳定。 5、会计的科目通常有收入、成本、支出、利润等,而税法的科目则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等。 6、会计的相关规定通常受到会计准则的限制,而税法的相关规定则是由税法给予的。 拓展知识:会计与税法并不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补充、配合的关系,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税法的基本知识,以确保记账准确,而税务人员也需要充分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定,以确保税务征收的准确性。

  • 会计与税法产生差异的原因?

    会计与税法产生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它们有不同的要求和目的。会计被视为一项经济活动的客观反映,用于反映经济实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变化的状况;而税法则是为了根据所得税及其它税收来收集公共财政收入,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此,会计和税法存在明显的差异。 拓展知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还表现在它们认定财务信息的时间上。会计一般使用实物量化的原则,用于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反映公司情况;而税法则是根据税务系统,以年度形式计算税务收入。

圈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