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有哪两种

2018-03-29 10:00 来源:网友分享
4820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有哪两种?据小编所知,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有两种的,一种是直接计算法,一种是间接计算法,关于具体详情内容我们一起来阅读下文吧!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有哪两种

答: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

1、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3、例1: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08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

(1)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 000万元。

(2)发生产品销售成本2 600万元。

(3)发生销售费用770万元(其中广告费650万元);管理费用48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25万元);财务费用60万元。

(4)销售税金160万元(含增值税120万元)。

(5)营业外收人80万元,营业外支出50万元(含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30万元,支付税收滞纳金6万元)。

(6)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20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5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31万元、发生职工教育经费7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实际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1)会计利润总额=4 000+80-2 600-770-480-60-40-50= 80(万元)

(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调增所得额=650-4 000×15%=650-600=50(万元)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有哪两种

(3)业务招待费调增所得额=25-25×60%=25-15=10(万元)

4 000×5‰= 20万元>25×60%=15(万元)

(4)捐赠支出应调增所得额=30-80×12%=20.4(万元)

(5)工会经费应调增所得额=5-200×2%=1(万元)

(6)职工福利费应调增所得额=31-200×14%=3(万元)

(7)职工教育经费应调增所得额=7-200×2.5%=2(万元)

(8)应纳税所得额=80+50+10+20.4+6+1+3+2=172.4(万元)

(9) 2008年应缴企业所得税=172.4×25%=43.1(万元)

例2:某工业企业为居民企业,2008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

全年取得产品销售收入为5 600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成本4
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8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694万元;取得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40万元;缴纳非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300万元;发生的管理费用760万元,其中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为60万元.业务招待费用70万元;发生财务费用200万元;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34万元(已在投资方所在地按15%的税率缴纳了所得税);取得营业外收入100万元,发生营业外支出250万元(其中含公益捐赠38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2008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1)利润总额=5 600+800+40+34+100-4 000-694-300-760-200-250= 370(万元)

(2)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应调减所得额40万元。

(3)技术开发费调减所得额=60 ×500/o=30(万元)

(4)按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的60%计算=70 ×60%=42(万元)

按销售(营业)收入的5‰ 计算=(5 600+800) ×5‰=32(万元)

按照规定税前扣除限额应为32万元,实际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0-32=38(万元)

(5)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4万元。

(6)捐赠扣除标准=370 ×12%=44.4(万元)

实际捐赠额38万元小于扣除标准44.4万元,可按实捐数扣除,不做纳税调整。

(7)应纳税所得额=370-40-30+38-34=304(万元)

(8)该企业2008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304 ×25%=76(万元)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有哪两种?上文解答内容已经介绍完了,小编觉得如果结合例题分析会能够更好地帮助你们了解这个内容,希望整理的资料内容对你们有用!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高级会计师考几门课程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的财务工作的管理人员都希望能够拿下高级会计师考试,从而可以获得高级会计师职称证书,想要参加高级会计师考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高级会计师考试具有一定的考试科目.本文将会详细介绍一下高级会计师考几门课程.
    2024-06-05 16
  • 发票如何申请和领取
    每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很多的发票,企业用的发票就需要及时的从税务部门领取增值税发票领取增值税发票之前,首先需要对增值税发票的领取进行申请,申请通过之后才可以领取增值税发票.那么发票如何申请和领取呢?
    2024-06-05 16
  • 租赁期一年属于使用权资产吗
    租赁期一年属于使用权资产吗?根据小编老师的理解,作为租赁期刚刚一年的资产在会计处理上可以作为使用权资产处理,也可以不作为使用权资产处理的;因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制度规定,那么通常租赁期限超过一年的才会计入使用权资产处理的.但是为什么将其计入使用权资产处理的,相关的介绍资料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内容,对你们理解肯定有用.
    2024-06-06 34
  • 代人开普票怎么开
    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的单位和组织,也存在着很多的自然人,每一个单位在发生销售业务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开出增值税发票,有的个人出售商品的时候,也可能会被要求开普票,个人如果想要开普票,就需要找人代开. 那么带人开普票怎么开呢?
    2024-06-11 10
  • 公司收到一张全电发票怎样能查到
    公司收到一张全电发票怎样能查到?顾名思义,全电发票一般指的就是开具数字化的发票.企业收到了一张全电发票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查询发票的真实情况.第一种就是通过税务局网站来查验,第二种则是通过税务数字账户来查询,最后一种就是可以通过相关的APP来查询的.小编老师将会通过下文对此几种查询发票的方式进行介绍,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
    2024-06-12 10
  • 车间购买设备计入什么费用
    车间购买设备计入什么费用?一般来说,生产车间为了生产经营需要购买的设备,在会计处理费用上可以将其计入购置费用和运营费用两种;如果是设备自身包含的采购、安装以及运输的费用,可以将其计入购置费用核算;如果是设备消耗的费用则是可以将其归属于运营费用核算的.关于购置设备费用归属的相关介绍资料,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
    2024-06-13 14
相关问题
  • 所得税的计税方法有哪两种

    你好,直接法,间接法

  • 老师,所得税计算方法都有哪几种?经常用的是哪一种?

    征收方式有二种,按账征收和核定征收。 计算方法有二种: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

  • 一般纳税企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老师,9月末企业所得税,是计提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还是在10月份借所得税费用贷银行存款。这两种做法有什么说法?

    你好,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 九月份做这个分录,这个是正规的。

  • 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区别?

    你好,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之间是有区别的。   分析如下:   1、两者的含义上的区别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是负债类科目,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应从生产经营等活动的所得中交纳的税金。   “所得税费用”核算的是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   2、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即在未来期间不考虑该事项影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会进一步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金额。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   (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使用或最终出售该项资产时将取得的经济利益的总额,而计税基础代表的是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缴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例如,一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如果为1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造成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的增加。在其产生当期,在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为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项负债时的经济利益流出,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账面价值在扣除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之后的差额。因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本质上是税法规定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即与该项负债相关的费用支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缴所得税。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从经济含义来看,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少,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多,则就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企业在未来期间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并减少应缴所得税,符合有关条件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为260万元,则企业在未来期间就该项资产可以在其自身取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多扣除60万元。从整体上来看,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应缴所得税也会减少,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实质上是税法规定就该项负债可以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即: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意味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与该项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从未来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   例如,企业对将发生的产品保修费用在销售当期确认预计负债200万元,但税法规定有关费用支出只有在实际发生时才能够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0;企业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相关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但在以后期间有关费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使得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减少,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有关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以,当出现暂时性差异的时候,“所得税费用”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金额就会不一样。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