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如何确定?

2023-07-07 03:17 来源:网友分享
29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综合所得的税前所得额包括劳动所得、营业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租金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无形资产收益及投资所得、其他综合所得等。当综合所得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起征点时,应纳税所得额为综合所得金额减去起征点金额,并根据不同级别的税率计算纳税所得额。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如何确定?

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税前所得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确定。根据《个税法》,综合所得的税前所得额包括以下所得:

一、劳动所得。这是指从事劳务活动而获得的报酬和费用,包括薪金、奖金、补贴、劳务报酬等。

二、营业所得。这是指从居民从事任何营利性生产经营活动、居民提供服务、居民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从事金融保险等业务取得的报酬。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这是指居民取得的银行存款利息、股票股息、债券红利等报酬。

四、租金所得。这是指居民取得的房地产租金、设备租赁费等收入。

五、财产租赁所得。这是指居民出租自有财产所得的报酬。

六、财产转让所得。这是指居民转让自有财产所得的报酬。

七、无形资产收益所得。这是指居民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如商誉、品牌、版权、专利权等经营活动或收益所得的报酬。

八、投资所得。这是指居民参与股权投资、股本投资、外汇投资、基金投资、债券投资等活动,取得的报酬。

九、其他综合所得。这是指居民通过任何形式取得的其他综合所得。

拓展:《个税法》规定,当综合所得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起征点时,应纳税所得额为综合所得金额减去起征点金额,然后根据不同级别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