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回购需谨慎 财税分析要细心

2017-05-25 09:37 来源:网友分享
1448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售后回购业务中,在通常情况下,所售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没有从销售方转移到购货方,因而不能确认相关的销售商品收入。

售后回购,是指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方同意日后重新买回所销商品的销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售后回购业务中,在通常情况下,所售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没有从销售方转移到购货方,因而不能确认相关的销售商品收入。会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视同融资进行账务处理。企业应在发出商品并收到销售款的当天,确认其他应付款等负债科目,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案例】

2015年5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额为34万元。该批商品成本为160万元。商品已经发出,款项已经收到。协议约定:甲公司应于9月30日将所售商品购回,回购价为220万元(不含增值税额)。请分析甲公司应如何进行账务和税务处理?

【案例分析】

1.在会计处理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对售后回购的确认和计量的规定,甲公司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以下单位统为:万)

甲公司5月1日发出商品时:

借:银行存款                                                                                                                               234

贷:其他应付款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借:发出商品                                                                                                                               160

贷:库存商品                                                                                                                                160

2.回购价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费用,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由于回购期间为5个月,货币时间价值影响不大,不需要采用实际利率法,可以用直线法计提利息费用,每月计提利息费用为4万元[(220-200)÷5]。

借:财务费用                                                                                                                                   4

贷:其他应付款                                                                                                                               4

3.9月30日回购商品时,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商品价格为220万元,增值税额为37.4万元。假定商品已验收入库,款项已经支付。

借:财务费用                                                                                                                                    4

贷:其他应付款                                                                                                                               4

借:库存商品                                                                                                                               160

贷:发出商品                                                                                                                               160

借:其他应付款                                                                                                                          2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7.4

贷:银行存款                                                                                                                           257.4

在税务处理上,甲公司不确认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因为甲和乙签订的协议约定:甲公司应于9月30日将所售商品购回,回购价为220万元(不含增值税额)。这协议证明了甲公司“有证据表明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文件)第一条第(三)项规定,甲公司不确认收入。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怎么编制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怎么编制?按照小编老师的理解,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主要的作用就是当企业月末发生和银行之间的账单出现不平衡时进行核对的,但是财务人员在编制余额调节表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编制的,比如说调整系统业务日期、录入银行对账单、对选勾兑、生产并检查调节表等等,相关的资料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希望对你们理解有所启发的。
    2025-10-09 9
  • 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能扣除吗
    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能扣除吗?按照小编老师的理解,对于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用原则上是不可以进行税前扣除的,这个在很多税法政策中都有明确规定的。但是,学员们应该非常清楚企业之间如果满足一些特殊情况或者条件下,那么学员们应该特殊情况下管理费用税前扣除的知识都是需要掌握的,小编老师也将会在下述文章中进行一一阐述,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
    2025-10-09 10
  •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怎么编制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怎么编制?众所周知,企业财务报表有三大财务报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作为企业财务数据报表之一的现金流量表在编制的时候,学员们还需要考虑到通过补充资料的方面来完善现金流量表的数据编制。很多新手学员们对此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不是很清楚如何编制,没有关系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字中进行一一介绍,希望对你们学习有用。
    2025-10-10 5
  • 发票当月作废次月重开有风险吗
    发票当月作废次月重开有风险吗?很多学员在学习发票作废重开时,对于企业那些当月作废发票次月又重新开具的后果与风险不是很熟悉的。其实根据小编老师的经验,对于这个发票重复开具的风险需要是具体情况来分析的,一般情况比较严重的会受到税务机关部门的关注和对受票方的影响。与之相关的知识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在下述文章中,建议你们可以来认真阅读学习。
    2025-10-11 5
  • 企业收到的违约金需要缴纳增值税吗
    企业收到的违约金需要缴纳增值税吗?按照小编老师的理解,对于公司收到的违约金的纳税问题,应该需要考虑此违约金与公司的销售收入是有关,如果是有关的那么则是需要依法缴纳增值税的,反之如果没有关系的话,那么则是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的;对此说法的具体介绍资料,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章内容中进行一一阐述,也希望你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字,提升自己的财务知识面。
    2025-10-14 2
  • 财务数据备份失败导致数据丢失怎么恢复
    财务数据备份失败导致数据丢失怎么恢复?根据小编老师所知,这个问题在很多会计学员身上都有发生过的,就是利用财务系统时数据没有备份成功导致历史的数据丢失的情况,那么对此数据丢失的恢复,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字中罗列相关的恢复办法给大家,如果你们正好对此方面的内容有兴趣的话,那么小编老师非常建议你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对你们理解肯定有所收获的。
    2025-10-14 2
相关问题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