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师评审资料撰写的技巧和方法

2017-04-01 14:01 来源:网友分享
1588
会计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高级会计师撰写过程中遇到的的问题,现给大家总结了一些高级会计师评审资料撰写的技巧和方法。

在准备高级会计师评审资料时大家是不是没有头绪,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突出重点,写出特色。

送审的业务工作总结中,有相当部分内容雷同,千人一面。最常见的是有关财会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许多业务工作总结中都有类似“建立、健全一系列财会管理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的内容,列举了一长串制度的名称,附送了一本本或一份份装订整齐的各种制度,但很少介绍制度的特点和具体作用。有的人每到一个新岗位,就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管理制度,似乎他的前任从未有过任何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会计离不开制度。不过,要在一个单位真正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财会管理制度,并得到认真贯彻实施,取得成效,绝非易事。一般情况下,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初稿,征求各方意见,多次修改补充定稿,经单位领导拍板,然后布置施行。施行后还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需要的变化,不断修订完善,监督执行,逐步见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理解、配合。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岗位职责、分工权限与利益,实施中矛盾重重,不足为怪,会计人员特别会计机构负责人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沟通、协调,化解矛盾,取得共识,才能真正落实,贯彻执行,不大可能一订而就。这种笼统的描述,有点应付的色彩,可信度不高。所以,建制度改制度,必须写出背景,写出特色,写出实践效果。

二、实事求是,当仁不让。

会计人员具有许多优点,其中之一就是谦虚谨慎,处世低调,羞于谈论自己的成绩,尤其是涉及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话题。过份谦虚,不敢显示会计工作的艰难和成绩,不利于

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不利于会计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同仁应该当仁不让,理直气壮地在总结中如实反映工作和业绩,这正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目前的问题是:会计直接为企业创造的效益可以计量,也容易确认作出贡献者,而间接创造的效益,往往是多人参与,甚至是整个单位全员参与,并且效益递延实现,时间跨度较长,情况非常复杂,较难计量,或虽可计量却难以区分各人的贡献大小。稍有不慎,会计人员就会涉嫌“争功”,因此,宁愿避而不谈或笼统写上几句。对于这种情况,我以为不妨先把整个事情作一概括介绍,然后说明自己在其中担当的角色是建议者、组织实施者或执行者,做了哪些具体工作,起了什么作用等等,审阅者自然会从中了解底细,作出判断。

三、适度包装,决不造假。

包装本是一个中性词,比喻对人或事物进行形象设计,使之美化和有特色,不含贬义。几乎可以说:包装行为,人皆有之,适度包装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近年来,有些人和事包装过度,成为造假且蔓延成风,欺世害人不浅。业务工作总结作为申报者的自荐书,当然要着重写成绩、写贡献,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显示出来,只要是真有其事,自我赞美几句,无伤大雅。当然,人无完人,瑕不掩瑜,对于一般的缺点或失误,少写甚至不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没有的事写成有,把一分成绩放大成十分成绩,甚至把别人的成绩变成自己的功劳,抄袭别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佳作,那就是典型的造假了。

现行规定除了对破格申报人员适用破格条件第三项时,有论文的数量、字数和刊物等级等求以外,正常晋升人员的论文,只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具有应用价值的专业论文即可。应该说,对于要求晋升高级专业职务的人,这个要求并不很高。大学毕业后工作十来年、数十年,经历了那么多的工作磨炼和不断的继续教育,只要是有心人,总不会毫无体会、心得,把它们梳理一下,选一个自己最熟悉的命题,进行探讨,只要条理清楚,言之有理就行了。如果没有写过论文,也可以提供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调查研究报告、管理建议书等能代表自己专业水平的资料。我想,只要认真对待,应该不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高师申报人员必须具有最起码的道德诚信水平。决不造假。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 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和材料

    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和材料是由会计师们在审核财务会计工作时设定的标准。首先,会计师要清楚明白信息的特点,这样才能准确地进行审核。其次,会计师需要确定审核的条件,这包括政策法规、会计原则、审计准则、会计材料本身,以及确定与其有关的估计和计算处理。此外,高级会计师还需要分析会计机构的内部控制,确定审计对象的业务环境,以及辨明审计对象与其他关联方之间的关系。最后,会计师还要收集、整理并识别相关的会计材料,在审核过程中秉持客观、审慎的态度。因此,会计师的技术和评审原则是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和材料的基础,是检查财务记录、报表和税务报告是否正确的确定依据。

  • 审查资产负债表的方法和技巧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会计报表,它是一张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按月编报,它是根据“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企业在一定期间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予以适当排列,按照规定的编制要求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提供企业期末财务状况的现状,以及前后财务状况的资料,它表明企业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实力。 1、平衡关系的审查分析。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是账户式,资产列示在左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示在右方。根据会计平衡公式原理,资产总额应恒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审查分析时,如发现左右两方不平衡,就可判定企业在核算中有错误;如发现同栏各项目的合计数与总计数不相等,则一般是其中某些项目计算填列有错或原始资料不平衡,应在具体分析后找出稽查重点,查明原因并调整账务。 2、表中数据来源正确性的审查分析。在核实资产负债表平衡关系的基础上,一般应区分以下四种情况审查分析资产负债表中数据来源的正确性: (1)“年初数”和“期末数”的审查。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都列有“年初数”和“期末数”两栏,栏内“年初数”各项数据是根据上年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所列数字填列的;“期末数”是指月末、季末或年末数,是根据当期各项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的。稽查时,可采用抽查法复算表中的数据来源,看各项目的“年初数”与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是否一致。 (2)对根据各有关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或计算填列的项目。应与各有关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核对。如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短期借款、实收资本等。审查时应注意是否将一些应剔除的因素剔除,如应收票据中的已贴现的应收票据等。

  • 大家好,有没有今年评高级会计师和高级审计师的,是不是不能同一年评。

    你好,是的呢,应该不可以的

  • 教授级高级会计师如何评审

    一个教授级的高级会计师审核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准备审计,在这一步,教授级高级会计师会审查财务报表和财务记录,并与公司管理层进行接触,以便获得有关公司的更多信息,以及深入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第二步是实施审计,在这一步,教授级高级会计师会进行更深入的审计工作,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符合会计准则,检查价值和可靠性,并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最后一步是审核的报告,在这一步,教授级高级会计师将会准备一份审计报告,详细阐述审计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对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为公司提供有用的建议。

  • 审查损益表的方法与技巧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月份、季度或年度内利润(亏损)实现情况的报表,按月编报。通过对损益表的审查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确定企业的盈亏;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通过对损益表所反映的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等企业损益项目的分析,可以测定企业损益的发展趋势,预测企业未来收益能力。通过对损益表中各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实现利润的构成、影响利润增减变动的原因等。 1、产品(商品)销售收入的审查分析。影响产品(商品)销售收入额变化的因素是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审查时,应分别对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进行审查。对销售数量的审查,应结合当时产销情况,将本期实际销售数量与结转成本的产品(商品)数量对比,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要注意审查有无销售产品(商品),不通过“产品(商品)销售收入”账户核算,漏报销售数量的情况。对销售价格的审查,可根据“产品(商品)销售利润计算表”中的销售价格进行审查,查明有无隐匿销售收入的问题。 2、产品(商品)销售成本的审查分析。产品(商品)销售成本是反映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的实际成本。 审查销售成本的主要方法是审查期末库存产品(商品)成本是否正确,因为销售成本结转不正确,必然导致库存产品(商品)数量和成本不实。审查时,可将核实后的期末结存数量按产品(商品)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出期末应保留的库存产品(商品)成本,并与账面数相核对,如大于账面数,则说明可能存在多转销售成本的问题,则需要进一步稽查。 3、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审查分析。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是指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数额的变动主要由三种原因引起:一是税法变动,税率调整;二是不同税率的产品(商品)产量结构变动;三是企业申报不实。审查时,可根据“产品(商品)销售利润计算表”中的“平均单位税金”数额与上年数额进行比较,如果有差异且税率和产品(商品)结构没有变动,则说明税金计算有错误,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4、产品(商品)销售利润的审查分析。产品(商品)销售利润是利润总额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审查企业是否完成了利润计划,比上期有无增减变化,在损益表中的计算是否正确。稽查时,可将本期的销售利润率与上期、上年同期的销售利润率进行比较,如变化较大,而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并无多大变化,就有可能存在收入、成本计算不实的问题,应作进一步稽查。 5、管理费用的审查分析。管理费用是反映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这类费用通常相对固定,稽查时,如发现有突增现象,应着重审查企业业务招待费。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