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发出的记账方法

2019-09-04 10:42 来源:网友分享
4283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存货发出的记账方法,存货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实际成本记账的,因此记账方法就很重要,财务记账一共有五个方法,下面会计学堂小编为大家介绍这个内容的处理方式,谢谢大家的阅读!

存货发出的记账方法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

几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分析

(1)个别计价法: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分批发出存货的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和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和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做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如果营运不佳,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就会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降低利润.企业中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的项目购入、或制造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购入批次少、容易识别、单位价值较高的贵重物品中,一般采用个别计价法.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均可使用.

(2)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也称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月购进存货数量作为权数来确定本期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这种方法只需在月末计算一次,比较方便.但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无法随时从帐面上提供存货的结存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下才可用.

存货发出的记账方法

(3)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根据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其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企业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且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采用此法使存货发出成本降至最低,从而使账面利润虚增,导致资本分派过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不利.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影响较大或存货容易腐烂变质的企业,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相等.

存货发出的记账方法上文就介绍到这,对此上文的五个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大家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去处理,更多相关财务资讯,敬请关注会计学堂的更新!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 存货的几种记账方法,还有特点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合理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1)个别计价法。这样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2)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人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3)加权及移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因此从管理角度看这种方法并不是很严谨。而移动加权平均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4)计划成法。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计算机处理时成本价格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货时用户只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成本单价。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额。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早的购货价格确定的,用户不能随意挑选存货价格以影响当期利润,因此其存货成本最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能较好的反映资产负债表存货的价值。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其成本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出货时由用户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按照和先进先出法相反的顺序分析获得成本。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近的购货价确定的,用户也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影响当期利润。由于后期的价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较早期高,因此计价成本可能较高,故可使本期利润降低,但该方法也因此符合会计上的稳健性原则。   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如大型医院,存货部门购入存货后,要由各部门领用,在成本核算较严格的情况下,各部门的领入成本直接和效益奖金挂钩,这时候必须对成本进行个别计价,即必须按照部门所需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在计算机处理上,必须使用户既能录入数量,又能录入成本单价。该方法最接近会计上按成本进行计价的原则,但相对也比较复杂,即使采用计算机,工作量可能也比较大,适用于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格较高的产品。   4.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它是根据期初存货结存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进价成本,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的全月加权平均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这种方法必须到月底才能获得成本价格,和计算机即时即得的管理特点相违背,因此没有采用其管理的必要性。   5.移动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因为其简单性,是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软件工程师在设计存货管理程序时,可能不知道这种管理方法的会计学名称,但都采用该方法的管理思路。按照这种方法,在入库时,计算机增加存货的库存量和库存额,在出库时库存额除以库存量即为单位成本。该方法是手工管理下非常繁琐的一种方法,但在计算机管理下却是程序设计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因此大多数软件供应商都把这种方法作为存货管理的主要方法。   6.计划成本法:这种方法按计划成本进行度量,在每一种产品上设置该产品的单位计划成本额,出库时由计算机自动获得该成本。计划成本法下计划成本额的确立需要相当的可操作性,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使之具有充分可行性的基础上,但确立的存货计划成本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存货管理软件中和实际管理工作中并不多见。   7.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由计算机计算出上期毛利率,然后算出出货成本,用户只需录入数量。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和加权平均法一样的弊端,是一种由月末推算月初的管理方法,并不适合用计算机来处理。

  • 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一、个别计价法 采用个别计价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 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 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 个别计价法的计算公式: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 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优点:计算方法简单。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用于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 加权平均法有月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月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作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

  • 发出计价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的区别

    计价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是会计处理库存的方法,虽然两者都是让企业准确确定存货价格的手段,但二者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首先,计价方法是一种更加传统的会计方法,表现为发现存货损失或收益时,采用物价指数和价格法等方法,及时将存货的市场价格与发现时的存货价格做对比,以确定存货的价值。相比之下,存货计价方法更加现代,它注重从实际使用角度去考虑存货价值,比如存货的购进成本、流动性及相关收益等,也就是说存货的实际价值确定的过程,可以利用它的财务收益率将投资的衡量标准投入考虑。 拓展知识:存货计价方法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LIFO(后进先出)法,它的核心原理是,当存货出售时,首先售出最后进入存货的商品,这样可以准确地估算出存货价值,从而实现存货收入和成本的及时分析。

  • 存货发出一般采用的方法

    您好 根据新存货准则第14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新准则中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 库存商品属于存货,那么库存商品的核算可以用存货发出计价的四种方法计算吗?库存商品核算的毛利法,售价金额法和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应用有什么区别

    可以用那四种方法计算,毛利率,售价金额法适用于商品流通企业,比如超市和批发店,其他企业就更适合用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