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的收入如何分摊?
一、如果没有开具发票,按无票的收入进行申报处理,按每个月分摊收入处理.
1、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贷:预收账款
2、每月分摊时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对应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二、按月进行分摊,如收的半年的钱,就是按6个月分摊收入处理,具体的分录是: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费用分摊的基本程序包括:
1、确定成本对象;
2、归集共同费用;
3、选择分摊标准;
4、将共同费用分摊到成本对象中去;
5、归集--分摊--再归集--再分摊,直到最终成本计算出来.
在理论上,费用分摊可能存在一个最佳标准.有一些共同费用的分摊标准比较明确,如水电费按实际耗用量分摊;但是,更多的共同费用没有明确的分摊标准,因为共同往往就意味着没有标准,如品牌广告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摊,到底是按销量分摊更科学,还是按价格或市场份额进行分摊更科学.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费用分摊类似于内部税收,它是政策导向的,不同标准可能会有不同的后果,如按人员为标准可能会促使某些部门尽量少雇佣人员,此外,还可以按实际耗用量为标准、按比例为标准、按协商标准等.因此,没有绝对完美的分摊标准 .
电费如何进行入账?
电费入账,通过往来科目(预收账款、应付账款)核算支付的电费,根据实际受益情况分配,转入对应的成本费用或资产科目.
账务处理中,分为先付款再使用和先使用再付款,电费常见的情况是先使用再付款.
以先使用再付款为例:
一、根据各部门使用电费情况,按单价计算各部门的电费,合计后与总电表计算的电费比较,将差额按分摊金额平均分配,计算各部门最终分摊计提的电费,入账分录:
借:成本费用科目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如果不能抵扣则不需此科目)
贷:应付账款-电费
二、支付电费时,入账分录:
借:应付账款-电费
贷:银行存款
以上概述的内容,就是我们关于"培训学校的收入如何分摊?"这一问题的解答.培训学校的收入采用费用分摊方法,一般都是分摊到每个月.这种分摊方法更利于培训学校运营成本的计算.对于费用分摊法,我们可以通俗一点讲,就是最大限度的合理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