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甲向乙借了100万元,丙作为担保人(类似于“保证人”或“担保人”),承诺如果甲还不上钱,丙来还。结果,甲确实还不上60万元。但问题来了:丙的担保合同是无效的(可能因为手续不合法等原因),而且乙(债权人)和丙(担保人)在这件事上都有过错(比如乙没仔细审查担保合同,丙提供了虚假材料等)。


关键点:既然担保合同无效,丙按理说不用承担担保责任。但因为乙和丙都有过错,法律不会让丙完全“脱身”,也不会让丙全赔。根据中国《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这种情况下:


- **丙的最高赔偿金额 = 债务人(甲)不能清偿部分 × 1/2**


这里,甲不能清偿的部分是60万元,所以计算如下:
- 60万元 × 1/2 = 30万元


因此,丙最多只需要赔30万元,这就是“最高赔偿金额”。即使丙的过错很大,法律也设了这个上限。
评论
首赞
(0/1000)
评论
推荐帖子
6%+2.0×15%-6%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系统性风险一般用β系数进行衡量
中级考试交流圈
中级考试学习交流,打卡,报团学习~
写作业
(0/1000)
发布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