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老王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

2018-03-17 00:14

您好,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B表)填表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查账征收“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和合伙企业合伙人的预缴纳税申报,以及实行核定征收的纳税申报。纳税人在办理申报时,须同时附报附件2—《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表(B表)》。 
合伙企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投资者的,应分别填报本表。 
二、申报期限 
实行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纳税人应在次月十五日内办理预缴纳税申报;承包承租者如果在1年内按月或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纳税人应在每月或每次取得所得后的十五日内办理预缴纳税申报。 
实行核定征收的,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办理纳税申报。 
纳税人不能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延期申报。 
三、本表各栏填写如下: 
(一)表头项目 
1.     税款所属期:是指纳税人取得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个人所得税款的所属期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二)表内信息栏 
1.     投资者信息栏:填写个体工商户业主、承包经营者、承租经营者、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合伙人的相关信息。 
(1)   姓名:填写纳税人姓名。中国境内无住所个人,其姓名应当用中、外文同时填写。 
(2)   身份证件类型:填写能识别纳税人唯一身份的有效证照名称。 
①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填写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等证件名称。 
②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填写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证照名称。 
(3)   身份证件号码:填写纳税人身份证件上的号码。 
(4)   国籍(地区):填写纳税人的国籍或者地区。 
(5)   纳税人识别号: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填写。有住所的个人则不填。该栏填写税务机关赋予的18位纳税人识别号。如果税务机关未赋予,则不填。 
税务机关赋予境内无住所个人的18位纳税人识别号,作为其唯一身份识别码,由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初次涉税事项,或扣缴义务人办理该纳税人初次扣缴申报时,由主管税务机关赋予。 
2.     被投资单位信息栏: 
(1)  名称:填写税务机关核发的被投资单位税务登记证载明的投资单位全称。 
(2)  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核发被投资单位税务登记证号码。 
(3)  征收方式:根据税务机关核定的征收方式,在对应框内打“√”。 
(4)  类型:纳税人根据自身情况在对应栏内打“√”。 
(三)表内各行的填写 
1.    第1行“本期收入总额”:填写该投资单位在本期内取得的收入总额。 
2.    第2行“本期成本费用总额”:填写该投资单位在本期内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税金总额。 
3.    第3行“本期利润总额”:根据相关栏次计算。     第3行=第1行-第2行 
4.    第4行“分配比例”:纳税人为合伙企业合伙人的,填写本栏;其他则不填。分配比例按照合伙企业分配方案中规定的该合伙人的比例填写;没有,则按人平均分配。 
5.    第5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不同的征收方式填写。 
l        查账征收 
(1)  除合伙企业合伙人外的其他纳税人 
①        按本期实际计算的,第5行=第6行=第3行 
②        按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计算的,第5行=第7行 
(2)  合伙企业合伙人 
①        按本期实际计算的,第5行=第6行=第3行×第4行 
②        按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计算的,第5行=第7行 
l        核定征收 
(1)   除合伙企业合伙人外的其他纳税人 
①        税务机关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 
     第5行=第1行×第8行 
或  =第2行÷(1-第8行)×第8行 
②        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第5行=第9行 
(2)   合伙企业合伙人 
①        税务机关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 
         第5行=第1行×第8行×第4行 
          或  =第2行÷(1-第8行)×第8行×第4行 
②        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第5行=第9行×第4行 
6.     第10行“按上述内容换算出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栏次计算。 
第10行=第9行×12个月(或4个季度) 
7.     第11行“税率”及第12行“速算扣除数”:按照税法第三条规定,根据第10行计算得出的数额进行查找。 
8.     第13行“本期预缴税额”:根据相关栏次计算。 
                第13行=(第10行×第11行-第12行)÷12个月(或4个季度) 
9.     第14行“减免税额”:是指符合税法规定可以减免的税额。 
10.  第15行“本期实际应缴税额”:根据相关栏次计算。 
第15行=第13行-第14行 
11.             如果税务机关采取核定税额方式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将核定的税额直接填入第15行“本期实际应缴税额”栏。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您好,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B表)填表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查账征收“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和合伙企业合伙人的预缴纳税申报,以及实行核定征收的纳税申报。纳税人在办理申报时,须同时附报附件2—《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表(B表)》。 合伙企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投资者的,应分别填报本表。 二、申报期限 实行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纳税人应在次月十五日内办理预缴纳税申报;承包承租者如果在1年内按月或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纳税人应在每月或每次取得所得后的十五日内办理预缴纳税申报。 实行核定征收的,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办理纳税申报。 纳税人不能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延期申报。 三、本表各栏填写如下: (一)表头项目 1. 税款所属期:是指纳税人取得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个人所得税款的所属期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二)表内信息栏 1. 投资者信息栏:填写个体工商户业主、承包经营者、承租经营者、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合伙人的相关信息。 (1) 姓名:填写纳税人姓名。中国境内无住所个人,其姓名应当用中、外文同时填写。 (2) 身份证件类型:填写能识别纳税人唯一身份的有效证照名称。 ①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填写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等证件名称。 ②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填写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证照名称。 (3) 身份证件号码:填写纳税人身份证件上的号码。 (4) 国籍(地区):填写纳税人的国籍或者地区。 (5) 纳税人识别号: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填写。有住所的个人则不填。该栏填写税务机关赋予的18位纳税人识别号。如果税务机关未赋予,则不填。 税务机关赋予境内无住所个人的18位纳税人识别号,作为其唯一身份识别码,由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初次涉税事项,或扣缴义务人办理该纳税人初次扣缴申报时,由主管税务机关赋予。 2. 被投资单位信息栏: (1) 名称:填写税务机关核发的被投资单位税务登记证载明的投资单位全称。 (2) 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核发被投资单位税务登记证号码。 (3) 征收方式:根据税务机关核定的征收方式,在对应框内打“√”。 (4) 类型:纳税人根据自身情况在对应栏内打“√”。 (三)表内各行的填写 1. 第1行“本期收入总额”:填写该投资单位在本期内取得的收入总额。 2. 第2行“本期成本费用总额”:填写该投资单位在本期内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税金总额。 3. 第3行“本期利润总额”:根据相关栏次计算。 第3行=第1行-第2行 4. 第4行“分配比例”:纳税人为合伙企业合伙人的,填写本栏;其他则不填。分配比例按照合伙企业分配方案中规定的该合伙人的比例填写;没有,则按人平均分配。 5. 第5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不同的征收方式填写。 l 查账征收 (1) 除合伙企业合伙人外的其他纳税人 ① 按本期实际计算的,第5行=第6行=第3行 ② 按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计算的,第5行=第7行 (2) 合伙企业合伙人 ① 按本期实际计算的,第5行=第6行=第3行×第4行 ② 按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计算的,第5行=第7行 l 核定征收 (1) 除合伙企业合伙人外的其他纳税人 ① 税务机关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 第5行=第1行×第8行 或 =第2行÷(1-第8行)×第8行 ② 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第5行=第9行 (2) 合伙企业合伙人 ① 税务机关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 第5行=第1行×第8行×第4行 或 =第2行÷(1-第8行)×第8行×第4行 ② 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第5行=第9行×第4行 6. 第10行“按上述内容换算出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栏次计算。 第10行=第9行×12个月(或4个季度) 7. 第11行“税率”及第12行“速算扣除数”:按照税法第三条规定,根据第10行计算得出的数额进行查找。 8. 第13行“本期预缴税额”:根据相关栏次计算。 第13行=(第10行×第11行-第12行)÷12个月(或4个季度) 9. 第14行“减免税额”:是指符合税法规定可以减免的税额。 10. 第15行“本期实际应缴税额”:根据相关栏次计算。 第15行=第13行-第14行 11. 如果税务机关采取核定税额方式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将核定的税额直接填入第15行“本期实际应缴税额”栏。
2018-03-17 00:14:23
您好,实行核定征收的,纳税人应在次月(季)十五日内办理纳税申报, 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A表) ,查账征收的,填写,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B表)。
2018-07-13 20:21:41
你好,不是必须填的。
2019-01-24 12:13:04
是的,按照年度的数据申报
2020-04-20 16:24:25
你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是填写之前季度预交的所得税,比如3季度就填写1 2 季度预交所得税 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18年版)就填写1 2 3 4季度累计预交所得税
2019-06-05 17:19:18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