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朴老师

职称会计师

2023-04-24 10:10

同学你好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资产账面价值的任何调整会产生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Q 追问

2023-04-24 10:33

老师,我没表诉清楚,我不是问计税基础差异问题。我很疑惑两种情况下的递延收益该怎么处理。怎么说呢,在购买日,第一种情况不用退还补助,但递延收益在填在负债那,感觉不合适。第二种情况可能存在退还补助问题,填在负债那感觉是合适的。所以两种情况下,在合并财报中递延收益分别该如何处理。

朴老师 解答

2023-04-24 10:46

方法一:按比例入账法
按比例入账法是指将递延收益按照服务或产品提供的进度进行分配,每个期间入账的金额是按照已经完成的服务或产品所占的比例来确定的。比如,如果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服务合同,客户一次性付款12万,那么每个月应该入账1万的递延收益。如果到了第六个月,公司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服务,那么这个月的递延收益就应该是2万(1万*3/12)。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但是也需要相应的会计技能和计算能力。
方法二:平均入账法
平均入账法是指将递延收益平均分配到每个期间中,每个期间入账的金额是固定的。比如,如果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服务合同,客户一次性付款12万,那么每个月应该入账1万的递延收益。无论公司是否已经完成了服务,每个月的递延收益都是1万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同学你好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资产账面价值的任何调整会产生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2023-04-24 10:10:29
您好,相当于 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结余”科目上。
2023-03-17 15:29:41
递延所得税负债也有这个报表项目的
2019-09-27 10:55:43
新的会计准则释放的合同负债,你这个小准则的话就是用递延收益。
2021-08-27 20:29:11
根据新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应区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在核算时,应借记“其他应收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然后分期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利得”科目。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未非货币性资产的,应首先确认一项资产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需要注意的是,递延收益的分摊的起点时“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递延收益分摊的终点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资产被处置时(孰早)”,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报废、转让等),尚未摊销的递延收益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三、与递延收益相关的所得税处理 企业在进行递延收益处理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与此相关的所得税问题。根据《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081号)第一条: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根据该规定,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企业在以后期间收到政府补助金额,
2019-04-12 13:27:33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