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心意
小锁老师
职称: 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相关问题讨论
计税基础是2006年发布的《企业新会计准则》中提出的概念。它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两类内容。
通俗的说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如果有关的经济利益不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从税收的角度考虑,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累计折旧
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理解
负债的计税基础 = 负债的账面价值 — 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 负债的账面价值中,未来不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2019-10-28 16:47:27
你好,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就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加上。反之调减,你理解的正确。
2019-10-15 17:20:33
你好
计税基础是税法认可的价值,本题是5000*0.15=750
账面价值1000
费用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差异1000-750=250
2021-05-27 16:22:21
您好,是这样的,比如说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下降的时候,计税基础不变,就会产生了
2022-04-13 21:58:54
这个以后少缴税是资产
2018-10-15 14:11:50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获取全部相关问题信息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094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