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李李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

2021-12-20 09:53

b属于法律行为,cd属于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法律行为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3、行为内容合法。
4、行为形式合法。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b属于法律行为,cd属于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法律行为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3、行为内容合法。 4、行为形式合法。
2021-12-20 09:53:15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按照《民法典》(2021.1.1生效)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
2021-04-22 23:11:58
要约拒绝就是 人家要跟你订立合同 你拒绝了 履行催告就是 人家欠你钱,你让他还钱 履行催告有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律效果
2022-01-20 16:25:00
你好,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绝对事件,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相对事件。A是绝对事件。
2020-08-04 23:17:52
主要区别在于:   1.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事实行为包括无因管理、正当防卫、不当得利、侵权行为、紧急避险等。   比如侵权行为的后果是引起侵权责任,而侵权行为人并没有这样的意思表示。行为人在作出行为之时也有意思表示,但是其意思表示的目的与法律结果不同,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利益,但是法律规定的后果却是侵权人对被害人进行赔偿。所以侵权行为就是事实行为。
2020-07-30 22:27:31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