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郭老师有在吗 问
在的 具体的什么问题? 答
你好,a公司属于制造业,目前不是高新企业,但是a公司 问
比例要求: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无比例限制,但享受 100% 加计扣除需满足 “制造业收入占比超 50%”;其他费用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总额的 10%。 立项要求:自主研发企业内部立项即可;委托 / 合作研发需经科技部门登记合同,留存备查 答
老师,7月有补缴汇算企业所得税过,然后7月做账时发 问
您好,是不是就是差了这个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吧 答
老师,麻烦一下,我们是4S店的,然后自己店购买了试驾 问
借:固定资产120000 贷:长期借款90000 其他应付款30000 答
请岁月静好老师帮忙解答问题。其他老师请直接忽 问
同学你好,按你的文字描述,税务局核查方式中,如:金税系统比对,行业税负对比,实地检查、举报等等,多种方式中都可对企业进行检查。 在这个事件中会计可能承担参与偷漏税的责任,无论什么事,不要有你的签字。 作为财务人员,不知道的事越少越好,不主动参与,老板给的合同照作,就把自己当个代账的吧,要不然怎么办,总得有个工作去支持家里的经济开销呀。 答

下面2点是我对“毛利”以及“商品进销差价”的观点,是自己的看法,但不知道是否有误,请老师帮忙指正下,谢谢。a、毛利=售价-进价;商品进销差价=售价-进价,且无论是毛利率还是商品进销差价率其分母都是“售价”。因此毛利与商品进销差价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适用对象的不同。b、教材中介绍毛利和商品进销差价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结算成本,但由其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毛利和商品进销差价实质是“利润”(其“进价”和“售价”均不含增值税),“售价”相当于“收入”,而“进价”相当于“成本”,只是在“售价金额法”中,只有已销售的商品才形成了实际的“利润”,而库存商品中的“利润”只表示预计的“账面利润”。
答: 你好!在不含增值税的情况下,您的理解是正确的。商品进销售差价是在运用售价金额法进行记账时设置的反映售价与进货价差额的科目。
库存商品毛利率法是用毛利除销售额售价金额法是商品进销差价除售价,有啥区别吗
答: 同学你好 这个算法不一样
我是一名会计,想问一下考个网络学历有用吗?
答: 众所周知会计人如果要往上发展,是要不断考证的
例题:月初库存商品售价总额为14.4万元进销差价率为15%,本月购入库存商品进价成本总额为18万元,售价总额为21.6万元,本月销售商品收入为20万元。答案: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14.4×15%期初库存商品销售总额就是商品销售收入吗?
答: 期初的是还没卖出去的,库存商品的金额,只是商品是按售价入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