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这里的 123675+700*75% 怎么理解。这里5000-200×75%-500/10×75%。怎么理解?123675是账面价值,要调整为公允价值,就要在账面价值的基础上加上存货的评估增值金额700,则123675+700,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700*25%还要减去,所以是123675+700-700*25%=123675+700*75%。
荆晶
于2019-08-15 20:11 发布 2523次浏览


- 送心意
陈诗晗老师
职称: 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
2019-08-15 21:13
700是税前的,这里有一部分确认递延所得税,所以是计算税后的。
然后就是500/10*755/这是折旧的税后净额。
考虑所得税时都是按税后的计算。
相关问题讨论

你好,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暂时性差异与递延所得税的对应关系: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所得税费用增加。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增加时贷方对应的科目是所得税费用,贷记所得税费用属于费用的减少,企业损失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是负债类科目,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增加时借方对应的科目是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费用表示损失的增加。
2019-08-22 08:02:51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的纳税差异,要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2018-04-24 09:14:03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200
贷:应交税费200
2019-04-04 15:35:33

这是合并报表调整抵销时,将被合并方净资产调整为公允价值的处理。被合并方固定资产在其个别报表账面价值1000,而合并报表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调整,站在合并报表角度“账面价值”为2500,而计税基础仍然是个别报表的1000。合并报表角度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020-07-25 10:29:48

你好,同学。
递延所得税费用公式没问题。
应纳税所得额也没问题。
2020-07-26 17:31:24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获取全部相关问题信息
荆晶 追问
2019-08-15 21:31
陈诗晗老师 解答
2019-08-15 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