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孝彬老师,追问次数用完,确定直接在9月确认收入 问
您好,不会的,首先收到到不代表达到收入确认条件了,另外这么小的金额税务哪会去在意,本身没有增值税,我们的利润也不是正吧,我估计不为正,因为收入都没有,这笔还是走账的 答
企业取得的资产或资产负债组合应构成业务,不构成 问
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稍等 答
湖北省内的公司要做受益人备案吗? 问
你好,正在回复题目 答
如果计提了盈余公积,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利配利润如 问
同学,你好 未利配利润要减少这部分 答
老师,你好!请问下公司付给税务师事务所咨询服务费4 问
那个根据业务需要支付是合理的 答

生产型企业退税问题
答: 你好 什么问题?(你可以把问题写出来,看到问题,知道的老师会即时解答的)
生产型企业怎么退税的?
答: 你好,根据相关情况,计算免抵退税额的
我是一名会计,想问一下考个网络学历有用吗?
答: 众所周知会计人如果要往上发展,是要不断考证的
老师您好,以前我们是外贸企业,现在是生产企业,生产型企业和外贸企业退税哪里不一样。生产企业出口如何做账?
答: 1. 退税计算依据不同 外贸企业: 外贸企业退税主要依据是购进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不含税)和对应的退税率来计算退税金额。其计算公式通常为:应退税额 =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购进金额 × 出口货物退税率。例如,外贸企业购进一批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不含税金额为 100 万元,该货物对应的出口退税率为 13%,那么应退税额就是 100×13% = 13 万元。 生产企业: 生产企业采用 “免、抵、退” 税办法。“免” 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 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 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计算相对复杂,要先计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等多个步骤来确定最终的应退税额。 2. 退税申报资料不同 外贸企业: 一般需要提供出口货物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出口发票等资料进行退税申报。重点在于采购环节的发票与出口货物的对应匹配情况,以证明货物购进及出口的真实性。 生产企业: 除了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发票等常规资料外,还需要提供与生产相关的资料,比如生产设备清单、原材料采购明细、水电费等能证明生产过程投入情况的资料,因为要核算出口货物所耗用的进项税额等用于 “免、抵、退” 计算,所以资料要求更侧重于生产环节的佐证。 3. 适用范围不同 外贸企业: 适用于自身不从事生产加工,主要从事货物的采购然后出口销售的企业,它们扮演的是贸易流通角色,将国内生产的货物采购后销售到国外市场。 生产企业: 适用于有实际生产加工能力,出口的是自己生产制造的产品的企业,强调货物是经过自身生产环节产出后再出口的情况。 分录的话之前总结的你看看 账务处理如下: 1、购入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时,按增值税扣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原材料/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2、出口货物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计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账务处理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当期应退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当期免抵税额) 主营业务成本(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当期免抵退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4、收到出口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0945号


